时间: 2025-04-29 12: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2
悲秋
陆游 〔宋代〕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
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
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秋天的灯光像孤独的萤火虫,闪烁着照亮窗户。
秋雨像漏水的壶,滴滴答答连绵不绝。
我岂是楚国的逐臣,悲伤得只能写出怨恨的诗句?
每逢秋天难免感到悲伤,实在是因为忧国的缘故。
三军的将士们都老了,不再战斗,家家户户都困于沉重的赋税。
难道要在江淮之间,年复一年地驻守戍兵?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楚逐臣”与历史人物相关,楚国的逐臣常常象征着失去国家和尊严的悲惨境遇,与陆游自己身处的国破家亡的境地相呼应。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以爱国情怀为主,风格豪放而又细腻,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悲秋》创作于陆游晚年,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感慨万千,情绪沉重,借秋天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悲秋》是一首充满忧伤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孤寂与惆怅与国家的困境相结合。开头的“秋灯如孤萤”既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又隐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接着“秋雨如漏壼”则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象征着无尽的忧伤。陆游以“我岂楚逐臣”反问自我,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悲愤,继而流露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最后几句中提到“三军老不战”,更是令人感受到国家的衰败与士气低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悲伤,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深邃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孤独与忧伤,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中“秋灯如孤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虑
D. 愉快
“三军老不战”指的是什么?
A. 士兵老了,不再战斗
B. 三军年轻,正准备出征
C. 士兵们在欢庆
D. 三军准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