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49
咏史上·赧王
作者: 陈普 〔宋代〕
世历锦延四百秋,
死蚿枯竹附诸侯。
末年隆准生丰沛,
谁道嬴秦是继周。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提到了赧王(指秦末的继位者)的命运。四百年历史如锦绣般绵延,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死去的蚿与枯竹象征着衰败的势力和附庸。即使在末年,隆准(指历史的盛世)依旧繁盛,然而人们却很少提到嬴秦是如何继承周朝的。
陈普,字季明,号青山,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历史和社会现实,风格上有着浓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政治变革频繁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历史的回望,反思过去的教训与现实的联系。
这首《咏史上·赧王》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开篇以“世历锦延四百秋”引入,展现历史的悠久与复杂,接着用“死蚿枯竹”对比历史的衰败与附庸,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性。最后两句则意在探讨嬴秦的兴起,质疑其是否真正继承了周朝的文化与传统。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深沉,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为现实的政治与社会提供警示。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与反思,揭示了历史的轮回与对现实的启示,强调在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诗中“世历锦延四百秋”中“锦”字的含义是什么?
“死蚿枯竹”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对照,王安石的作品注重对自然的描写,而陈普的《咏史上·赧王》则更关注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的现状。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着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具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