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有庳》

时间: 2025-04-28 09:58:27

诗句

弟兄小忍与堪怜,公义私情获两全。

管叔若教封有庳,如凶凶罪岂无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8:27

原文展示:

弟兄小忍与堪怜,公义私情获两全。
管叔若教封有庳,如凶凶罪岂无偏。

白话文翻译:

兄弟之间小小的忍耐和可怜,公义与私情可以两全。
如果管叔教导让封有庳,那像凶恶的罪行怎么可能没有偏向呢?

注释:

  • 小忍:小小的忍耐,指在兄弟之间的包容。
  • 堪怜:值得怜悯,表明对兄弟情感的同情。
  • 公义:指公正的道理和原则。
  • 私情:指个人的情感和关系。
  • 管叔:古代的一个人物,典故中的管叔是指管仲。
  • 封有庳:封地有庳,指的是封爵和封地的授予。
  • 凶凶罪:凶恶的罪行,指一些明显不正义的行为。
  • 岂无偏:难道没有偏向?表示一种疑问和反思。

典故解析:

管叔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在《春秋》时期。诗中提到的“封有庳”意指在封爵和权力授予方面的偏向,反映了对权力与道义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及人伦道德,反映出对当时政治和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社会义理的反思时期,诗人通过对兄弟情和公义的探讨,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期待。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公义之间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开头提到的“弟兄小忍与堪怜”表达了对兄弟情深的理解,暗示在家庭关系中,个人的忍让和同情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的“公义私情获两全”则提出了一个理想状态,即个人情感与社会公义可以共存。然而,诗人通过“管叔若教封有庳”引入了对权力的反思,暗示在权力结构中,公义往往被私情和利益所侵蚀。最后的“如凶凶罪岂无偏”更是将这种思考深化,说明如果不能公正对待,社会必然会出现不公与偏见。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情感深邃而复杂,表现出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弟兄小忍与堪怜:强调兄弟之间应有的忍耐与同情,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包容。
    2. 公义私情获两全:提出理想状态,期望在公义与私情之间找到平衡。
    3. 管叔若教封有庳:引入历史人物,反映权力与道德的关系。
    4. 如凶凶罪岂无偏:质疑权力对公义的影响,强调社会中的偏见和不公。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公义的关系,强调了对公正和道德的追求,体现了对人性与权力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忍与怜:象征家庭情感,代表着人性中的温情。
  • 公义与私情:代表社会的道德底线与个人情感的复杂关系。
  • 管叔:象征权力与道义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义私情获两全”意指什么? A. 个人利益
    B. 社会公正与个人情感的平衡
    C. 对权力的追求

  2. “管叔若教封有庳”的意思是?
    A. 管叔是一个仁义之人
    B. 权力的授予可能导致不公
    C. 封地是最重要的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兄弟之情
    B. 权力与道义的冲突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的矛盾,体现了对国家和家族的关怀。而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豪放与自由,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宿邓逸人居 云门寺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春日雨后作 晏起 访曲江胡处士 对月寄同志 夏日即事 夏夜会同人 听夜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鬯字旁的字 抓乖弄俏 欠字旁的字 一言丧邦 幾字旁的字 羣籍 丰肌弱骨 戎帐 瓜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包含黛的词语有哪些 仰制 先得我心 抽咽 辛辣 鲂鱼趙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