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46
《六丑》 —— 陈允平
自清明过了,渐柳底莺梭慵掷。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锦绣陈迹。障地香尘暗,乱蜂似雨,漫冶游南国。兰襟缥缈辞湘泽。马迹郊原,燕泥巷陌。伤春为花深惜。叹芳菲薄幸,容易疏隔。庭闲人寂。空余芳草碧。梦里惊春去,如瞬息。长安市上狂客。为桃源解佩,醉浓欢极。无心整雾襟烟帻。惊回处,断雨残云倦倚,画阑干侧。相思恨暗度流夕。更杜鹃院落黄昏近,谁禁受得。
自从清明节过去,柳树下的黄莺懒洋洋地飞舞。漫天的花红在春风中飘荡,像是附着在风上的翅膀。往日的美好景象依旧可见,地面上香气弥漫,乱蜂如雨,随意游玩在南国的花丛中。身穿兰色衣襟,轻轻告别湘泽。田野上留下马蹄印,燕子飞过泥泞的小巷。对春天的花朵深深怜惜,感叹芳华的薄幸,如此容易疏离。庭院静谧,四周只剩下碧绿的芳草。梦中惊觉春天已去,如同瞬间消逝。长安城中的狂客,借酒消愁,沉醉欢极。无心整理衣襟上的雾气和烟尘。惊回头时,细雨已断,残云疲倦地倚靠在画廊边。相思之恨在渐渐的黄昏中悄然流逝,谁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尤其是杜鹃在院落中鸣叫,黄昏渐近。
陈允平(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情感,善于描绘春天的景色以及其带来的感伤。
《六丑》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日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诗作的背景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六丑》是一首极具春意的作品,诗中洋溢着对春天的热爱与惋惜。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起点,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诗人在描写花红柳绿的景象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中“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风中的繁花似锦,仿佛是风中飞舞的翅膀,给予读者一种轻盈而又美好的视觉体验。而“伤春为花深惜”则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春花的深情惜物,饱含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深思。
诗的最后几句,随着黄昏的降临,情感愈加浓厚。杜鹃的啼鸣和黄昏的静谧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美丽中透出一丝哀愁,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青春、爱情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思。诗中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深邃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六丑》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允平
C) 杜甫
D) 白居易
“万红御风”意指什么?
A) 花开如海
B) 风景如画
C) 春天的到来
D) 雨水纷飞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与思念
C) 坚定与执着
D) 迷茫与失落
结合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然而《六丑》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情感层次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