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07
鹧鸪天
周紫芝
彩鹢双飞雪浪翻。
楚歌声转绿杨湾。
一川红旆初衔日,
两岸朱楼不下帘。
阑倚处,玉垂纤。
白团扇底藕丝衫。
未成密约回秋水,
看得羞时隔画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游子的思绪。双双的彩鹢在翻滚的雪浪中飞翔,耳边传来楚地的歌声,令人陶醉。河面上,红色的旗帜映衬着初升的阳光;两岸的朱红楼阁,窗帘未拉,透出一片生机。在栏杆旁倚靠的地方,垂下的玉帘轻柔地摇曳;白色的团扇下,映衬着身着藕色丝衫的女子。未成的密约让人回想起秋水的柔情,似乎在羞涩中藏着离别的思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楚歌”可追溯到《史记》中,楚歌声常用来表达思乡和离愁,尤其在战争和分别时刻更显得悲怆。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真,号清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曲,风格多样,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慨,隐含着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人间的情感交织。开篇的“彩鹢双飞雪浪翻”便以鲜艳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吸引读者,营造出一种欢快而自由的气氛。接下来的“楚歌声转绿杨湾”则引入了人文情感,让人感受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中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风景画:一川红旆与初升的朝阳相映,两岸的朱楼透出生活的气息,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最后几句通过对“玉垂纤”和“白团扇底藕丝衫”的细致刻画,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表达了离愁的复杂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人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怅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游子的思乡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忧伤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彩鹢双飞雪浪翻”中的“彩鹢”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本诗主要表达了:
A. 战争的悲壮
B. 春天的美丽与思乡的情感
C. 自然的威严
“阑倚处,玉垂纤”中“玉”用来形容:
A. 颜色
B. 物品的质感
C. 人的性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周紫芝的《鹧鸪天》更注重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发掘,而李清照则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与直接。两者各具风格,却都传达了对离愁的深刻思考。
以上内容为对《鹧鸪天》这首诗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