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生朝)》

时间: 2025-04-25 10:29:21

诗句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

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

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

华夷喜。

绣裳貂珥。

便向东山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9:21

原文展示

点绛唇(生朝) ——张元干 〔宋代〕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嵩山和洛水间的云雾缭绕,仿佛真理的源头在此滋生。想要了解那背负着年轮的鲐鱼,确实是难以长久保持中和的气息。听闻玉堂之中,已然草拟出元代的法规。华夏与夷狄都感到欢喜。穿上绣有华丽图案的衣裳,佩戴着貂皮的饰品,便向东山出发。

注释

  • 嵩洛:指嵩山和洛水,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
  • 耆英裔:指年长的优秀人才。
  • 鲐背:鲐鱼,象征年岁,背负着岁月的沉重。
  • 中和气:指中正和谐的气质。
  • 玉堂:指高官显贵之家,象征权力与地位。
  • 华夷:指汉族与外族。
  • 绣裳貂珥:指华丽的服装和貂皮饰品,象征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亨,号宛溪,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作品多反映山水、情感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宋代,正值国家盛世,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诗人以此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生朝)》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人生哲理的词作。开篇以“嵩洛云烟”引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心境相结合,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气质。词中不断提及“鲐背”和“中和气”,表达了对生命长久与和谐状态的追求。接着提到“玉堂”,暗示文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寓意深刻。

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理想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心。最后一句“便向东山起”,更是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嵩洛云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间生真相耆英裔:表现出对真理的追求,强调年长者的智慧。
  • 要知鲐背:暗指对年岁和经验的深思。
  • 难老中和气:强调保持内心和谐的重要性。
  • 报道玉堂:指向权力中心的向往。
  • 已草调元制:表达对理想秩序的向往。
  • 华夷喜:寓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绣裳貂珥:象征富贵与美好。
  • 便向东山起:象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鲐背”的意象,寓意深刻。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的“难”、“已”、“便”等,强调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的积极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烟:象征着变化与神秘,描绘自然美。
  • 鲐背:象征着岁月与经验。
  • 玉堂:象征权力与文化的中心。
  • 绣裳貂珥:象征富贵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元干的《点绛唇(生朝)》主要描绘了哪两种自然景观? A. 黄河与长江
    B. 嵩山与洛水
    C. 泰山与华山

  2. 诗中提到的“华夷”是指什么? A. 汉族与外族
    B. 文人和武将
    C. 富人与贫民

  3. “便向东山起”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消极的逃避
    B. 积极向上的追求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元干的《点绛唇》与苏轼的《念奴娇》:
    • 张元干的词更多注重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的结合,而苏轼则更加强调对人生苦乐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张元干的《点绛唇(生朝)》。

相关查询

摸鱼儿 遗山乐府上附 迈陂塘·雁双双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 九月九日 过温汤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谒大慈恩寺 七夕宴悬圃二首 守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尣字旁的字 石心木肠 咏月嘲风 雨字头的字 讯堂 改口沓舌 斋帅 鸟尽弓藏 石字旁的字 桑秧 色字旁的字 业峨 界结尾的成语 包含设的词语有哪些 阘鞠 奇花异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