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乱后三首》

时间: 2025-04-28 11:55:00

诗句

丧乱家难保,艰虞病懒医。

空将忧国泪,犹拟洒丹墀。

流芳能几日,惆怅又闻蝉。

行在多新贵,幽栖独长年。

世事尝艰险,僧居惯寂寥。

美香闻夜合,清景见寅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55:00

原文展示:

丧乱家难保,艰虞病懒医。
空将忧国泪,犹拟洒丹墀。
流芳能几日,惆怅又闻蝉。
行在多新贵,幽栖独长年。
世事尝艰险,僧居惯寂寥。
美香闻夜合,清景见寅朝。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中家庭难以保全,艰难困苦的生活让我懒于就医。
我只能空自流下忧国的泪水,仍然想要在红色的朝廷上洒下。
美好的芳香能维持几天,听到蝉鸣又让我感到惆怅。
身处其中的多是新贵,而我却只能幽居独自度过漫长的岁月。
世事历来充满艰险,我习惯了僧人的孤寂生活。
夜合花的香气在夜里飘散,清晨的景色在寅时显现。

注释:

  • 丧乱:指国家动乱或家庭遭遇不幸的状况。
  • 艰虞:艰难困苦的生活。
  • 丹墀:指宫廷之类的红色台阶,这里引申为政治权力的象征。
  • 流芳:美好的声名或芳香。
  • :象征夏天及孤独思念的情感。
  • 新贵:新兴的权贵或富人。
  • 幽栖:隐居,安静地生活。
  • 寅朝:指早晨,寅时是指早上三点至五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云,号隐者,唐代诗人及书法家,生于公元843年,卒于892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司空图的作品多关注国家兴亡、个人命运,深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乱后三首》写于唐朝末年,国家动乱,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抑郁与无奈,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乱后三首》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诗的开头便以“丧乱家难保”点明时代背景,展现了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接下来的“艰虞病懒医”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存困境的无奈,仿佛在说即使身体有病,也因生活的艰难而心力交瘁,难以顾及。

“空将忧国泪”一语则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虑,尽管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关切,却无力改变现状,甚至连泪水也显得无力而苍白。此处,诗人通过泪水这一意象,直观地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流芳能几日”描绘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接着,他提到“惆怅又闻蝉”,蝉鸣象征着夏天的孤寂,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惆怅与思索。

“行在多新贵,幽栖独长年”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新贵的兴起与自己的孤独,诗人在社会中感到被遗忘的痛苦。最后两句“世事尝艰险,僧居惯寂寥”,不仅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更隐含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个人的情感折射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丧乱家难保:直接表现了战争与动乱对家庭的破坏,表达了诗人的痛苦。
  2. 艰虞病懒医:身处困境,连医治的心情也没有,显示出生活的无奈。
  3. 空将忧国泪:忧国之情化作泪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4. 犹拟洒丹墀:即便如此,仍希望能在政治中心有所作为,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5. 流芳能几日:感叹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显示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6. 惆怅又闻蝉:蝉鸣带来孤寂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
  7. 行在多新贵:身边的权贵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反映社会的变迁。
  8. 幽栖独长年:诗人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社会的失望。
  9. 世事尝艰险:总结世事的艰难,表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10. 僧居惯寂寥:习惯了孤独的生活,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无奈。
  11. 美香闻夜合:夜合花的香气,带来一种安宁的氛围。
  12. 清景见寅朝:早晨的景象,象征新的开始,给人以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丧乱家难保,艰虞病懒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忧国泪”,将忧虑化为泪水,形象生动。
  • 象征:蝉鸣象征孤独与失落,深刻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乱时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忧国泪:象征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悲伤。
  2. :象征孤独与夏季的思考。
  3. 新贵:象征社会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
  4. 夜合:象征安宁与美好,带来一种生活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丧乱家难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关心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社会的失望
    D. 对生活的热爱

  2. “流芳能几日”中的“流芳”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声名
    B. 一种植物
    C. 诗人的梦想
    D. 生活的希望

  3. 诗人选择“幽栖”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社会失望
    C. 享受安静
    D. 寻找灵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白居易的《琵琶行》:关注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深切感受,与司空图的《乱后三首》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身处动乱中的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点绛唇 送女 点绛唇 初夏园居和俶殷韵 点绛唇 其四 点绛唇 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点绛唇 依托梁桓真人,见呜鹤余音卷四,案 点绛唇·堪嗟人人 点绛唇 点绛唇 桃花 点绛唇·春到皇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散段 包含哈的词语有哪些 习学 黍字旁的字 察察为明 飠字旁的字 东瓯 侧迟 断潢绝港 拱挹指麾 贪赃坏法 包含发的成语 湖海之士 采字头的字 巾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雀屏中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