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纶阁有感》

时间: 2025-04-27 16:50:43

诗句

风涛曾阻化鳞来,谁料蓬瀛路却开。

欲去迟迟还自笑,狂才应不是仙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0:43

原文展示:

风涛曾阻化鳞来,谁料蓬瀛路却开。
欲去迟迟还自笑,狂才应不是仙才。

白话文翻译:

曾经风浪阻挡了化作龙的鱼来,谁曾想到蓬莱仙境的道路却意外地打开了。
想要离去却迟迟不肯走,自己也忍不住笑,看来狂妄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仙人。

注释:

  • 风涛:风浪,指海上的风浪。
  • 化鳞:化作龙,指鱼变成龙,象征着飞黄腾达。
  •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 欲去:想要离开。
  • 迟迟:拖延,犹豫不决。
  • 狂才:狂妄之人,才华横溢但不切实际。
  • 仙才:真正的才子或仙人。

典故解析:

  1. 化鳞:鱼化为龙的传说,象征着人从卑微到达成功的变化,常用于形容有志向的人。
  2. 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常与长生不老的理想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青丘,曾任地方官职。他以诗歌、散文和书法见长,尤其以诗中的哲理和音韵的和谐著称。司空图的诗风常常融入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清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空图在蓬莱仙境游历时,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司空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以“风涛曾阻化鳞来”引入,描绘了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阻碍,象征着世俗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接着“谁料蓬瀛路却开”,则暗示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理想的道路却突然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可能。最后两句“欲去迟迟还自笑,狂才应不是仙才”则展示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表达了对狂妄与真正才华之间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和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涛曾阻化鳞来
    • 描述了曾经面临过风浪的阻碍,暗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
  2. 谁料蓬瀛路却开
    • 令人意外的是理想的道路却在此时打开,传递出机遇之来的惊喜。
  3. 欲去迟迟还自笑
    • 想要离开却迟迟不愿,反而自嘲,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幽默。
  4. 狂才应不是仙才
    • 反思狂妄的人不是真正的才子,强调真正的才能应是谦逊与真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风浪与理想道路的开辟,反映人生的矛盾。
  • 自嘲:通过自我讽刺的方式,体现诗人的幽默和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追求理想的艰难与意外的机遇展开,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狂妄与真正才华的反思,传递出一种哲理性的智慧。

意象分析:

  • 风涛:象征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 化鳞:象征成功与理想的实现。
  • 蓬瀛:象征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
  • 狂才与仙才:对人性与才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仙境
    C. 山脉
    D. 水域

  2. 诗中的“欲去迟迟还自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仙境
  2.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司空图的《纶阁有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体现了对自然和理想的追求,但司空图更侧重于对人生道路的反思,而王维则注重宁静与和谐的境界。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赠弟士龙诗 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 赠冯文罴诗 赠潘岳诗 祖道清正 讲汉书诗 元康四年从皇太子祖会东堂诗 祖会太极东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锦队 算请 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头足异所 声名狼藉 兀字旁的字 老八辈子 示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旷淡 包含疮的词语有哪些 反朴归真 限碍 误笔成蝇 三点水的字 立刀旁的字 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多面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