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醉人》

时间: 2025-04-24 11:27:56

诗句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

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27:56

原文展示

醉人
作者: 徐渭 〔明代〕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
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愿意去忙碌地准备过年,而是整天醉酒,走路都摇摇晃晃。即使听到几声鞭炮的响声也无法让我清醒过来,就算有人来要我付酒钱,我也毫不在意。

注释

  • 奔波: 忙碌,四处奔走。
  • 酩酊: 指醉酒的状态,形容极度醉。
  • 颠连: 摇摇晃晃地走,形容走路不稳。
  • 街爆: 指鞭炮声。
  • 索酒钱: 要求支付酒钱。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它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人们对节庆的态度与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作者通过自己的醉态,表现了对世俗繁忙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惑的时代。诗人以个人的醉态作为逃避现实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节庆时的心态与生活选择。

诗歌鉴赏

《醉人》是徐渭以自我为中心的抒情诗,体现了他对琐事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浓烈的酩酊状态为背景,展现了作者不愿参与世俗繁忙的心态。整首诗通过“奔波办过年”的对比,突显了“终朝酩酊”的无奈与自由。徐渭的用词简练,情感表达真切,尤其“几声街爆轰难醒”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外界喧闹与内心沉醉的强烈反差,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逃避。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鞭炮声象征着热闹的节庆,而醉酒则代表着对这些繁忙的排斥。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他宁愿沉浸在酒中,也不愿面对外界的喧嚣。这种心态在不少文人中都有共鸣,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去奔波办过年”:表达诗人对过年忙碌的拒绝。
    • “终朝酩酊步颠连”:描述整日醉酒,步伐不稳的状态。
    • “几声街爆轰难醒”:外界的喧嚣仍无法唤醒醉酒的他。
    • “那怕人来索酒钱”:即使有人来要钱,诗人也无所谓,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漠视。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奔波”和“酩酊”的对比,突显诗人内心的挣扎。
    • 拟人:将鞭炮声拟人化,形象化地表现出其对诗人的影响。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的逃避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放松与逃避,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拒绝。
  • 鞭炮声: 代表着社会的喧嚣与节庆的热闹,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奔波”主要指什么?

    • A. 快乐的聚会
    • B. 忙碌的生活
    • C. 轻松的旅行
  2. 诗人对鞭炮声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喜欢
    • C. 害怕
  3. 诗中“酩酊”指的是?

    • A. 清醒的状态
    • B. 醉酒的状态
    • C. 适度饮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反映了饮酒的豪情与对世俗的态度。

诗词对比:

  • 徐渭的《醉人》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与对现实的逃避,然而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徐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冬夜 浣沙溪/浣溪沙 摸鱼儿·问山中 重叠金(除日立春) 重叠金(冬) 秦楼月(秋夕) 酹江月(戏题玉林) 清平乐(宫词) 摸鱼儿(为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 月照梨花(闺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志洁行芳 挦绵扯絮 絶驰 目字旁的字 药疹 包含长的成语 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机而作 尖言冷语 玉燕投怀 角字旁的字 海西 斁败 鬣羚 儿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移结尾的成语 包含逼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