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28
草木正蕃庑,孰知天地秋。
况兹宿雨余,景气益和柔。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
兹志久未果,素发今已稠。
仰视白日光,浩荡浮云流。
安得黄秸羽,陵风千里游。
草木正茂盛,谁知道天地已入秋。
更何况刚刚经历了一场雨,景色更加和谐柔和。
我虽心怀理想,却羞愧于身边的华丽装饰,
长久以来理想未能实现,白发已渐渐增多。
仰望着明亮的太阳,浩荡的浮云在空中飘流。
我如何才能拥有一根黄秸(草秆)的羽毛,
借着风的力量,千里遨游?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儒家思想,强调治国理政的实际经验。
《秋怀呈景仁》写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思想境界。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草木正蕃庑”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繁盛,而“孰知天地秋”则引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况兹宿雨余”,通过雨后的景象来加深秋天的柔和,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在情感层面,诗人通过“消摇愧簪绂”表达了对华丽生活的羞愧,暗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他对未实现理想的感慨,伴随着“素发今已稠”这一句,表现了时间对追求理想的无情打磨。
最后,诗人以“仰视白日光”与“浩荡浮云流”来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渴望,而“安得黄秸羽,陵风千里游”则饱含着对远大理想的希冀,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逐。在这首诗中,诗人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对理想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彰显了士人特有的忧思与渴望。
诗中“草木正蕃庑”意指:
A. 秋天的萧瑟
B. 草木繁盛
C. 冬天的寒冷
诗人对现实的感受主要通过哪一句体现?
A. 消摇愧簪绂
B. 安得黄秸羽
C. 兹志久未果
“黄秸羽”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由与理想
C. 暴风雨的来临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司马光的《秋怀呈景仁》更强调内心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之美与宁静的生活。两者在诗风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对秋天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