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2:10
和叔度独登天台水亭
作者: 司马光
郊外灵潭阔,新亭占曲堤。
戏鱼迎坠絮,惊雉出荒蹊。
绿倒杨梢乱,光翻芰叶齐。
雨余纤朋偃,野迥断云低。
水气常喷薄,天风助惨凄。
何知尘外境,近在郡楼西。
在郊外,灵秀的潭水宽广,新建的亭子矗立在曲折的堤岸上。
戏水的鱼儿迎着飘落的柳絮,惊起了野外的雉鸟从荒草的小路上飞出。
绿意在杨树的树梢上翻倒,阳光在芰荷的叶子上闪烁。
雨后,细细的朋友们在草地上依偎,远方的田野里云层低矮。
水气在空气中常常弥漫,天风吹来令人感到凄凉。
谁知在尘世之外的境界,近在郡楼西侧。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在政治上主张节俭治国,反对权臣专权,因而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诗人在天台水亭独自登高,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感悟。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
《和叔度独登天台水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郊外灵潭的宽阔与亭子的优雅。在这幅画面中,水面波光粼粼,鱼儿嬉戏,柳絮飘落,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细腻的观察,诗人也感受到了一丝凄凉。水气弥漫,天风萧瑟,令人对生命的无常与世事的喧嚣产生深刻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世的喧嚣。最后两句“何知尘外境,近在郡楼西”,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思考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茶
B. 一种水体
C. 一种动物
D. 一种花卉
“水气常喷薄”中的“喷薄”意思是?
A. 向上喷出
B. 向下流淌
C. 向外扩散
D. 向内收缩
诗中的“何知尘外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尘世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感悟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和叔度独登天台水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然而,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内心的沉静,而司马光的诗则融合了春天的生机与对世事的思考,情感基调略显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