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2: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2:10:29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一位客人从长安而来,骑马沿着邯郸的道路而行。
他在丛台下感到伤心,那里长满了蔓草。
客舍的门口临近漳水,垂柳下停着钓鱼的船只。
邯郸的姑娘在夜间卖酒,对着客人挑灯数着钱。
他酩酊大醉时正值正午,便在酒垆上唱着狂歌沉沉入睡。
岑参,字子美,号青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其诗风豪放,善于描绘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士兵的英雄气概。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生活,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邯郸客舍歌》作于岑参在邯郸时,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邯郸客舍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客在邯郸的短暂经历与感受。诗歌开头通过“客从长安来”引出了旅客的身份,立刻带入了游子离乡的情景。接着“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感伤,丛台的意象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象征着旅途中孤独与失落的心情。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则描绘出一幅水乡的美丽图景,柳树与水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随后的“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则瞬间将气氛变得热烈,展现了夜晚的繁华与人情。在这里,邯郸的女子不仅是酒的销售者,也是生活中乐观的一面,给旅客带来片刻的欢愉。
最后一句“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则将情绪推向高潮,醉酒的旅客沉沉入睡,仿佛在逃避现实的烦忧,体现出一种对生活无奈的解脱。这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人生短暂、孤独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表达了人生在旅途中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追求。
诗中的“客”从哪个城市来?
诗中提到的“丛台”代表了什么情感?
旅人在诗的最后是如何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