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6:58
上冢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落梅万点晓泥乾,
擘纸携家去上山。
宁与先君游地下,
肯随谄子乞墦间。
墼墙渍雨颓偏易,
沙土栽松长极艰。
毕竟有惭庐墓士,
林扉夜只付僧关。
清晨,万点落梅在干净的泥土上,
我撕下纸张,带着家人上山。
宁愿与先祖在地下游玩,
也不愿随那些谄媚之人去乞求封土。
泥墙浸雨后容易倒塌,
而在沙土中栽种松树却极其艰难。
最终,我感到羞愧,作为庐墓的守护者,
夜晚的林门只交给僧人把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词人、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和悲壮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直率,常对社会、人生和历史进行深刻的思考。
《上冢》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感受到对先人的思念与对生死的深刻反思。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对先人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上冢》通过描绘落梅、晨曦、泥土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心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开篇“落梅万点晓泥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早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的“擘纸携家去上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是在告别过去,带着家人向未知的未来进发。
诗中对先君的怀念,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家族的坚定信仰。与“谄子乞墦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感和对名利的拒绝。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泥墙和松树的描写,凸显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最后以“林扉夜只付僧关”结束,既有对宗教的寄托,也隐含着对精神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对先人的尊重与思考,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使人产生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家族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敬仰和对世俗功名的蔑视,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诗中“落梅”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坚韧
B. 生命的脆弱
C. 生活的富足
D. 理想的追求
诗人对“谄子”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厌恶
C. 冷漠
D. 依赖
诗句“沙土栽松长极艰”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容易
B. 理想的实现困难
C. 家庭的温暖
D. 追求的简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