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8:21
原文展示: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读《醉乡记》,曾私下觉得隐居的人不受世俗的牵累,但他们却仍有这种言论,这难道真的是无趣吗?后来读了阮籍和陶潜的诗,才明白他们虽然隐居,不愿与世接触,但内心依然无法平静,常常因世事是非而感触,因此有时候选择逃避。就像颜子用瓢和箪,曾参的歌声似乎从金石中发出,他们都得到了圣人的教诲,拼命追求但却感觉遥不可及,外界的事物本就无暇顾及,何况是对世俗的逃避呢?我还认为那些沉醉于虚幻中的人未能遇到真正的人生。建中初年,皇帝即位,想要恢复贞观和开元的盛世,朝臣们争相讨论这些事情。在这个时刻,醉乡的后人又以直言废除了我对醉乡的悲伤文辞,同时赞美了良臣的忠烈,思念他们的子孙。如今你来见我,没有任何负担,我仍将展示我的文才与品行,保持我在世间的守望,恍若自然端正而厚重。可惜我力量不足,无法使这些言论被世人所信服。就其行事,姑且分一点酒来喝吧。
注释:
诗词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送王含秀才序》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韩愈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韩愈通过对阮籍、陶渊明等隐士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者内心深处无奈的理解,虽然他们选择逃避世俗,但内心的苦闷却无法消除。诗中提到的“颜子”和“曾参”,则代表了理想中的隐士,追求道德与智慧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中,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韩愈对“醉乡之徒”的哀叹,反映出他对现实中许多人的无奈与失望。尽管他对文学的追求和道德的坚持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也无力改变时代的潮流,最终只能选择“姑分之饮酒”,以此来释怀内心的苦闷。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体现出韩愈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反思,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韩愈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