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王含秀才序》

时间: 2025-04-26 10:38:21

诗句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

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

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

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8:21

送王含秀才序

原文展示: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读《醉乡记》,曾私下觉得隐居的人不受世俗的牵累,但他们却仍有这种言论,这难道真的是无趣吗?后来读了阮籍和陶潜的诗,才明白他们虽然隐居,不愿与世接触,但内心依然无法平静,常常因世事是非而感触,因此有时候选择逃避。就像颜子用瓢和箪,曾参的歌声似乎从金石中发出,他们都得到了圣人的教诲,拼命追求但却感觉遥不可及,外界的事物本就无暇顾及,何况是对世俗的逃避呢?我还认为那些沉醉于虚幻中的人未能遇到真正的人生。建中初年,皇帝即位,想要恢复贞观和开元的盛世,朝臣们争相讨论这些事情。在这个时刻,醉乡的后人又以直言废除了我对醉乡的悲伤文辞,同时赞美了良臣的忠烈,思念他们的子孙。如今你来见我,没有任何负担,我仍将展示我的文才与品行,保持我在世间的守望,恍若自然端正而厚重。可惜我力量不足,无法使这些言论被世人所信服。就其行事,姑且分一点酒来喝吧。

注释:

  • 醉乡记:指一种描写隐逸生活的文学作品。
  • 阮籍、陶潜:分别是阮籍和陶渊明,都是著名的隐士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内心的挣扎。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品德高尚著称,操瓢与箪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曾参:指曾子,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以其忠诚和仁义闻名。
  • 贞观、开元:分别是唐朝的两个盛世时期,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兴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道德责任和社会功能。他的诗文风格豪放,善于用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韩愈晚年,正值唐朝政治动荡之时,作者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社会以及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送王含秀才序》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韩愈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韩愈通过对阮籍、陶渊明等隐士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者内心深处无奈的理解,虽然他们选择逃避世俗,但内心的苦闷却无法消除。诗中提到的“颜子”和“曾参”,则代表了理想中的隐士,追求道德与智慧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中,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韩愈对“醉乡之徒”的哀叹,反映出他对现实中许多人的无奈与失望。尽管他对文学的追求和道德的坚持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也无力改变时代的潮流,最终只能选择“姑分之饮酒”,以此来释怀内心的苦闷。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体现出韩愈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少时读醉乡记”:表明作者年轻时的读书经历,感受隐逸生活的诱惑。
    • “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作者认为隐居的生活看似无牵无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然犹未能平其心”:隐士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无法真正逃避世俗。
    •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感慨自己的力量不足,无法改变时局和人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操瓢与箪”,用具体事物比喻隐士的简单生活。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语言对称,增强了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反思,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韩愈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醉乡:象征逃避现实的幻想世界,暗含对隐逸生活的批判。
  • 隐士:代表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有哪些?
      • A. 颜子 B. 陶渊明 C. 曾参 D. 以上皆是
    2. 韩愈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 A. 全盘赞同 B. 反对 C. 复杂 D. 不关心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C (复杂)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反映隐逸与理想生活的主题。
  • 诗词对比:与王维的《鹿柴》对比,王维的诗更强调自然与心境的和谐,而韩愈则更多地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参考资料:

  • 《韩愈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 琴操二首 其二 琴操二首 其一 飞泉操 行路难 赠阎希曾参政山东诗 灵槐诗 风树亭诗 镊白发 其二 镊白发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屮字旁的字 包含磬的成语 蓬荜增辉 弄粉调脂 毛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永无宁日 洁矩 包含掇的成语 低眉下首 墙花路草 香肉 屯沴 原禽 反犬旁的字 包含啖的词语有哪些 佐相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