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36:10
满江红·尘土西风
(辛弃疾 〔宋代〕)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
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
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
千树柳,千丝结。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
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在西风吹来时,尘土飞扬,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和孤独。还记得明朝的恨意,今夜的分别如此轻巧。泪水在烛光下争相滴落,雁阵飞行中断,琴声悲切。看那扁舟幸好停在清溪,别再催促出发。白发已生,路途漫漫,长亭边显得斜斜的。千树的柳枝,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害怕行人向西去,船桨的歌声也随之中断。黄卷上的诗酒不要让我沾染污秽,玉阶上不相信仙凡有隔。但从今往后,只愿与你相伴,真是美好啊,明月。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以豪放激昂、清新婉丽的词风闻名,作品多描绘英雄豪情和抒发个人感情。
《满江红·尘土西风》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心系国家,常常通过诗词表达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感。
《满江红·尘土西风》是一首充满离别愁绪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辛弃疾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开篇的“尘土西风”便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尘土则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悲凉。接着,他通过回忆“明朝应恨”加深了离别的痛苦,似乎在叹息过去的种种不如意。
在情感的表达上,辛弃疾运用了“珠泪争垂”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对别离的无尽哀伤。而“雁行中断”又让人感受到孤独的深重,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离合悲欢。诗中“千树柳,千丝结”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了对离别的恐惧。
最后,词人以“佳哉月”结束,似乎在透过离别的苦涩中寻求一种寄托与希望,展现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首词不仅是辛弃疾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无奈与悲哀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普遍性。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透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示了人对时间、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尘土西风”中“西风”象征什么?
词中提到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佳哉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比辛弃疾的《满江红》和李煜的《虞美人》,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辛弃疾更注重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而李煜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哀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