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8:04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
作者: 辛弃疾
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躺在铺着竹席的帐子下,醉意朦胧,梦游天涯。在梦中被水底蛙鸣惊醒,心中不禁思考:那满天的喧闹声,究竟是乐器的鼓吹声,还是自己在官场的烦恼?心中如空,宁静不争,不求太多。于是开始打理清扫,点燃香火,静静地欣赏飘散的花瓣。在斜阳和绿荫交织的枝头,突然又听到声响,心中疑惑:那是蝉的鸣叫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宋代著名词人,号稼轩,出生于山东。他的词风豪放,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失望与人生的思考,试图在宁静中寻求自我解脱。
辛弃疾的《江神子(闻蝉蛙戏作)》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词中开篇即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午后,竹席、帐子、纱帘等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久,随着水底蛙鸣的惊醒,词人不禁思考起世俗的喧嚣与自身的处境。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这句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要追逐名利,内心深处渴望一种超然的状态。接下来的“心空喧静不争多”则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向往,渴望回归内心的宁静。
最后,词人在扫地烧香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尽管依旧被外界的声音所扰,但他试图以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来排解内心的烦恼。斜日、绿阴、蝉鸣等意象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词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自然的意象与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反思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提到的“湘竹”主要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竹子
C. 一种鱼
“借问喧天成鼓吹”中,“喧天”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星星
B. 喧闹的声音
C. 天空的颜色
词的主题主要体现了词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名利
B. 自然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江神子》,并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