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2:20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销,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春日温暖,泥土融化,雪已经消融一半,
行人骑马走在芳草间,马蹄声响亮而骄傲。
九华山的道路上云雾缭绕,遮住了寺庙的轮廓,
清澈的弋江边,村庄的柳树轻轻拂动桥面。
你的心意如鸿雁高飞,我的心情就像那摇荡的旗帜。
同路的人无法一起归去,
故乡在春天却显得格外寂寥。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秋水,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杜牧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被后世称颂。他的诗作以律诗见长,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抒情、咏史和写景,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本诗写于杜牧任职期间,他在宣州时送别好友裴坦前往舒州,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前途的迷茫与对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杜牧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杜牧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与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首联“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描绘了春暖花开的自然景象,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是对送别时节的背景交代,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九华山和弋江,云雾与柳树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这一句,运用比喻与对比,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差异,友人的志向高远,而诗人内心却因离别而感到摇摆不定、无所适从。最后两句“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更是道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虽是春天,却感到一片寂寥。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送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出杜牧深厚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丰富而细腻,展现了人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体悟。
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愤怒
诗中“君意如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条河
诗的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迷茫与寂寥
C.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