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时间: 2025-05-04 00:32:01

诗句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苦,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01

原文展示: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苦,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首先提到对琴和诗的思考感到疲惫,渴望学习像龙韬那样的军事才能。接着提到王粲放下了笔,吕虔初次佩刀,暗指文人与武将的角色转换。诗人感受到夜晚在关口吟唱的苦涩与秋天在边塞仰望高云的孤寂。最后,他表达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渴望骑上雕飞的骏马,豪情万丈。

注释:

  • 琴尊:指琴和酒,象征文人的生活。
  • 龙韬:指《龙韬》一书,内容关于军事策略。
  • 王粲: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因诗才而著名,后转向从军。
  • 吕虔:古代著名的武将,象征文人向武将转变。
  • 关月:指在边关吟唱的情景。
  • 塞云:边塞的天空,象征孤独与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与社会风貌,风格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牧与友人苏协律的送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边塞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琴、诗与武器的对比,揭示了文学与军事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起初沉浸于文人生活,但内心却渴望学习军事才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诗中提到的王粲与吕虔,既是历史人物的象征,也反映了文人对武将角色的向往与认同。夜吟关月的意境,给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而秋望塞云则突显了边塞的苍凉与广阔,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最后一句“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渴望投身军旅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尊诗思劳:诗人感到琴与诗的生活让他疲惫不堪。
  2. 更欲学龙韬:渴望学习军事才能,追求更广阔的知识。
  3. 王粲暂投笔:提到王粲放下文笔,暗示文人的转变。
  4. 吕虔初佩刀:吕虔开始佩刀,从文人走向武将。
  5. 夜吟关月苦:夜晚在边关吟唱,表达孤独和苦涩。
  6. 秋望塞云高:秋天在边塞仰望高云,象征遥远与孤寂。
  7. 去去从军乐:表达对从军生活的向往与乐观。
  8. 雕飞岱马豪:描绘骑上骏马的豪情,体现壮志凌云。

修辞手法:

  • 对比:文人生活与军事生活的对比。
  • 意象:夜、秋、关、塞,营造出一种孤独的边塞意境。
  • 夸张:骑上雕飞的马,展现出豪放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人的生活与艺术追求。
  • :象征武将的身份与责任。
  • 关月:象征边关的孤独与艰苦。
  • 秋云:象征边塞的苍凉和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家? A. 汉朝
    B. 三国时期
    C. 唐朝
    D. 宋朝

  2. “夜吟关月苦”的“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关
    B. 边关
    C. 城关
    D. 水关

  3. 诗人对从军生活的态度是: A. 消极的
    B. 中立的
    C. 渴望的
    D. 反感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对比,均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关注国事,而杜牧则表达个人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诗选》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寿长兄) 水调歌头(寿外舅) 念奴娇(寿四十叔) 点绛唇(贺四十五舅授室四阕) 点绛唇(送人归新城) 点绛唇(赠别李唐卿) 卜算子(元夜观灯) 鹧鸪天(寿邓孺人) 西江月(舟中作) 水调歌头(寿武公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违农时 至字旁的字 伊于何底 火字旁的字 包含吹的词语有哪些 絮絮叨叨 齐世庸人 鲯鳅 靣字旁的字 挖墙角 邑字旁的字 鱼龙曼羡 鹵字旁的字 义无他顾 如饥似渴 短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