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岘山》

时间: 2025-04-28 08:21:13

诗句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工同,美从江汉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1:13

原文展示: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工同,美从江汉显。

白话文翻译:

在襄阳有一座美丽的山,名声远播,尤其是岘山。曾经我也想过与贤士们在此休憩,但我感到自己未能亲自践行。君侯执掌权柄,政务繁忙,但他仍然得以享受山水之乐。我得命驾车登山,旌旗随着山谷的风轻轻摇曳。心中思绪如同巨大的平原,树木应当保持自然状态,不宜随意修剪。如今我如同戴上清风,整个人都感到清爽如同冠冕。高大的碑石本应流泪,如今却被雨水浸润,长满苔藓。庙宇和祠堂被杂草覆盖,难以劝诫后代行善。我的文章传遍四方,口口相传的功德和声誉相匹敌。果然听闻帝王对此表示肯定,恢弘的祭典也因此而盛大。吟诵诗歌叙述其事,笔触如同锐利的犀角一般。风景没有一处被遗落,璀璨如同展现的丹青。于是我明白,观赏这些景象并不仅仅是游玩消遣,声与气虽各有不同却同样精致,美在江汉之间显现。

注释:

  • 佳山: 美丽的山。
  • : 岘山的简称,意指出众的山。
  • 君侯: 指的是拥有权力的君主或官员。
  • 麾符: 指挥的权杖,象征权力。
  • 旌旆: 旗帜,象征威仪与权力。
  • 息树: 让树木保持自然状态,不修剪。
  • 戴清风: 形容人清新、爽朗的状态。
  • : 形容碑石的悲伤,象征历史的沧桑。
  • 庙祠: 寺庙和祠堂,供奉先人的地方。
  • 驰章: 传播名声的文章。
  • 帝曰俞: 帝王对此表示赞同。
  • 恢宇明祭典: 盛大而明亮的祭典。
  • 丹青: 绘画的颜色,象征美丽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作多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岘山》创作于作者游览岘山时,借山水之景表达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我反省的情感。

诗歌鉴赏:

《岘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岘山的美景,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功名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起初,诗人对岘山的赞美引入了对自我的反思,表达了对未能亲身经历与贤士共游的愧疚。接着,诗人描绘了君侯的政务和闲暇,表现出即使身处权力中心,依然渴望自然之美。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描写碑石的泪水和庙祠的荒芜,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化,表达了对后代的深切期望。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沉重。诗中“声气异工同”的表述,传达了艺术与自然的共鸣,提醒读者在忙碌与浮华中仍需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最终,诗人通过对岘山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游玩,而在于对自然、历史和自身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襄阳有佳山: 描述地点与景观,引入主题。
  2. 名著无如岘: 指岘山的声名远播。
  3. 尝休贤达足: 反映诗人对与贤达之士共游的向往。
  4. 我独愧未践: 表达诗人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的愧疚。
  5. 君侯把麾符: 描述君侯的权力地位。
  6. 政暇兴不浅: 表示即使忙于政务,仍能享受山水。
  7. 命车极登临: 叙述诗人受命登山的情景。
  8. 旌旆随谷转: 描绘风中旗帜摇曳的生动场景。
  9. 心思关钜平: 表达心中思绪的广阔。
  10. 息树宜勿剪: 提醒应保持自然的状态。
  11. 于今戴清风: 象征诗人心境的清新。
  12. 整整如冠冕: 指精神状态的端庄。
  13. 高碑本堕泪: 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惋惜。
  14. 雨渍至苔藓: 描述时间的沉淀与变迁。
  15. 庙祠委榛芜: 反映庙宇遭受荒废的现实。
  16. 奚劝千载善: 对后代传递善良的期望。
  17. 驰章动天听: 表达作品的影响力。
  18. 口以功烈侔: 强调诗人对历史的贡献。
  19. 果闻帝曰俞: 帝王的赞同是诗人心愿的实现。
  20. 恢宇明祭典: 盛大的祭典展示了传统的延续。
  21. 哦诗序其事: 诗人用诗歌记录历史。
  22. 笔锐犀可剸: 形容诗人笔力的锋利。
  23. 景无一发遗: 准确描绘自然美景的细致。
  24. 粲若丹青展: 比喻景色的绚丽如绘画。
  25. 乃知览观时: 反思游览的真正意义。
  26. 非止在游衍: 强调观景应有更深的内涵。
  27. 声气异工同: 音乐与自然之美的共鸣。
  28. 美从江汉显: 最终美的表现来自于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 “戴清风”比喻心情清新。
  • 拟人: “高碑本堕泪”使碑石具有人情。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岘山的赞美与个人感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后代的期望,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山: 象征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清风: 代表心灵的宁静与清新。
  • 碑石: 传承历史与记忆的象征。
  • 庙祠: 文化与精神的寄托。
  • 旌旆: 权力与威仪的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岘山的美誉是由哪座城市的山所代表的?

    • A. 武汉
    • B. 襄阳
    • C. 长安
    • D. 洛阳
  2. 诗人对未能与贤士共游岘山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自豪
    • B. 愧疚
    • C. 无所谓
    • D.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庙祠委榛芜”是指什么?

    • A. 文化繁荣
    • B. 文化荒废
    • C. 自然美
    • D. 功名成就

答案:

  1. B. 襄阳
  2. B. 愧疚
  3. B. 文化荒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与友人共酌的悠然心境,与裴煜的《岘山》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登高》:杜甫在诗中通过对高处的登临,抒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不同于裴煜的更多历史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欣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黄菊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謇的词语有哪些 挥洒自如 死结 肉字旁的字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图像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小子后生 包含裸的词语有哪些 沓来踵至 亠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欠字旁的字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垢敝 小字头的字 山字旁的字 作辍无常 心碎肠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