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5:59
功兼文武帝师臣,
久厌崇高乐退身。
任是东山无限好,
谢公争忍负生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的关切。诗人认为,作为文武兼备的帝王师和大臣,他早已厌倦了那种高高在上的荣华富贵,想要退隐归田园。即便是东山再美好,他也不能忍心辜负生民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地位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两句明确了作者的身份和责任,他既是文武双全的帝师,又身处高位,饱尝权力之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权力与享乐的厌倦逐渐加深,这种厌倦并非出自对个人荣华的失望,而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尤其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东山的隐喻表达了自己隐退的愿望,但又因对生民的责任而感到不忍,展现出一种无奈且悲壮的情感。
整首诗简练而深刻,字句间渗透着对社会的批判与对人生的思考,既表露了个人对权力的反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渴望隐退,却又无法逃避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情感复杂而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功兼文武”与“久厌崇高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此外,诗中通过“东山”来比喻理想的隐居生活,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权力的反思与对民生的关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责任感,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百姓的深切忧虑。
诗词测试:
诗人对权力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无所谓
D. 忘却
“东山”在诗中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A. 战争
B. 隐居的理想之地
C. 荣华富贵
D. 国破家亡
诗中“生民”指的是:
A. 皇帝
B. 诗人自己
C. 百姓
D. 士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