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39:33
奉和御制砚歌
作者:夏竦 〔宋代〕
南方潜璞出寒溪,
沉沉紫蔚凝坚姿。
两信肖像磨砻异,
三趾承琢饰奇。
银带参华贡双阙,
玉蟾分滴润圆池。
微波澄淡当晴景,
旌旗半浸龙蛇影。
轻浮春絮拂犀干,
微动日华明绮井。
蕊简交辉九禁深,
玉枝斜照中宵永。
列璇台兮今得地,
迩清光兮叶灵契。
宣丝旨兮扬圣谟,
赞云章兮熙睿志。
弥彰盛德冠生民,
务以文明化兆人。
这首诗描绘了从南方寒溪中采出的美丽砚石,展现出它沉稳的紫色和坚韧的外形。砚台上雕刻的图案各具特色,三只趾足的造型也十分独特。诗人赞美砚台的优雅,银带与华丽的贡品相映衬,玉蟾的点滴润泽犹如圆池般清澈。微波荡漾,映出晴朗的天空和旗帜的倒影,春天的轻絮轻拂过砚台,阳光照耀下的水井显得格外明亮。砚台的纹路在深邃的宫殿中闪耀,玉枝在夜空中斜照,仿佛寄托了永恒的希望。诗人感叹如今获得了这美玉,清光似乎与心灵相契合,表达对圣旨的宣扬和对明智政治的赞美,期望通过文明的力量,造福百姓。
夏竦(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云峰,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宋朝的繁荣文化和对文人风雅的崇尚。砚台作为文人必备之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文人的气质和追求。
《奉和御制砚歌》是一首描绘砚台美丽与文化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砚石的来源、形态和装饰,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南方潜璞出寒溪”开篇,便引入了自然与文人的关系,暗示砚台的珍贵与美丽来自自然的赋予。接着,诗中提到的“银带参华贡双阙”,不仅描绘了砚台的华丽,也象征着文人的身份与地位。诗句中频繁出现的水、光、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文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砚台的美妙外形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与文明的期盼,意在通过文人之手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对砚台的赞美,实际上是对文人精神的歌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文明进步的期待。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砚台的赞美,寓意深远,通过砚台象征文人之气质,期望文人能够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造福百姓。
诗中提到的“潜璞”指的是什么?
A. 美玉
B. 砚台
C. 银带
D. 玉蟾
诗中“微波澄淡当晴景”中的“微波”指的是什么?
A. 水波
B. 风
C. 光影
D. 春絮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对什么的赞美?
A. 自然
B. 砚台与文化
C. 民众
D.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