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5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53:18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祸患如同缠绕的丝线,来临时没有任何征兆。
司马迁被迫入狱,嵇康也遭到了囚禁。
他们心中怀冤,志气受到压抑,忍受屈辱,身心沮丧。
在被辱骂的时刻,虽然没有翅膀,也要奋力飞翔。
商山有黄绮鸟,颍川有巢许鸟。
为何不随它们去游玩呢?超然物外,摆脱世俗的网罗。
山林少有羁绊,世路却多艰难。
感谢伐檀的人,请你切勿在困境中叹息。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
《读史五首》是白居易在感慨历史人物遭遇时写成,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白居易的《读史五首 其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人世间不公与苦难的深刻感受。诗中开篇便以“祸患如棼丝”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灾难的来临是如此不可捉摸,接着通过历史人物司马迁和嵇康的遭遇,表达了对那些因坚持真理而受难的人的同情与敬仰。诗人在此不仅是在叙述历史,更是在借古喻今,暗示当下社会中类似的压迫与不公。
正如诗中所言,“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表现了被压迫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奋飞无翅羽”则展现了即使在极端困境中,也要努力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精神。最后,诗人以“寄谢伐檀人”来告诫自己和后人,不应因穷困而气馁,要保持心灵的自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尊严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同情,强调在逆境中坚持人性尊严、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
A. 李白与杜甫
B. 司马迁与嵇康
C. 陶渊明与白居易
答案:B
“祸患如棼丝”中的“棼丝”意指:
A. 线条清晰
B. 复杂难解
C. 易于处理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伐檀人”象征:
A. 富有的人
B. 追求自由的人
C. 生活艰难的人
答案:C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们的命运。白居易的诗更加直白,关注个体的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与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