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陌上二首》

时间: 2025-05-06 02:21:34

诗句

恨鹃啼桑颠,丑妇泪如洗。

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34

原文展示:

陌上二首
恨鹃啼桑颠,丑妇泪如洗。
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和苦涩情感的描写:
恨透了那啼叫的杜鹃鸟,它在桑树顶上鸣叫,丑陋的妇人泪水如同洗过一样,手中捻着银丝,阶前正在挑选红米。

注释:

  • :指杜鹃,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
  • 桑颠:桑树的顶端,这里暗示环境。
  • 丑妇:形容妇女的外貌,可能隐含无奈或悲伤的感情。
  • 泪如洗:形容眼泪流淌得非常多,像是洗过一样。
  • 银丝:可能指细长的草或丝,象征着细致的工作。
  • 红米:一种稻米,象征着丰收或生活的琐碎。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离别、哀伤有关,特别是在描述离愁别绪时。桑树则是古代农村生活的常见植物,象征着乡土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诗、文、词并重而闻名。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冲突时期,诗人通过普通人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内心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陌上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悲愁与无奈。开头的“恨鹃啼桑颠”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还引出了对人生的感慨。杜鹃的啼叫常常被视为离别的哀鸣,诗人在这里将其与丑妇的泪水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一种深切的悲哀。

“丑妇泪如洗”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物的悲伤与绝望。泪水如洗,意味她的悲痛与失落不止于表面,而是深入骨髓。接下来的“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则给人以生活细节的真实感,银丝的细腻与红米的粗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情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恨鹃啼桑颠”:表达了对杜鹃鸟的厌恶,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 “丑妇泪如洗”:描绘了一个失意妇人的痛苦,眼泪如同洗过一样,暗示其悲伤的深度。
    • “手中捻银丝”:表现了妇人在忙碌中无奈的状态,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无望。
    • “阶头博红米”:描绘了她在挑选米粒的情景,传达出生活的艰辛与日常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洗过的状态,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苦涩的感悟与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杜鹃鸟:象征离别、哀愁,常用于表达对失去的哀悼。
  • 丑妇:代表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现状与内心的苦楚。
  • 银丝与红米:分别代表生活的细腻和粗糙,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恨鹃啼桑颠”是指什么?

    • A. 喜欢杜鹃鸟
    • B. 对杜鹃鸟的厌恶
    • C. 杜鹃鸟的歌声
  2. “丑妇泪如洗”中的“泪如洗”意指?

    • A. 泪水清澈
    • B. 泪水很多
    • C. 泪水香甜
  3. 诗中“手中捻银丝”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精致的生活
    • B. 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C. 富裕的状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董嗣杲的《陌上二首》更加注重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深刻表达,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孤独感和乡愁的抒发。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而真实,后者则清新而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甫与李白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壮别 壮别 壮别 壮别 读陆放翁集 读陆放翁集 台湾竹枝词 赋示校员及诸生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拆屋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旦春秋 双人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包含先的词语有哪些 青年学 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灵心慧性 殉义 休暇 逆坂走丸 同功一体 亠字旁的字 象系 里字旁的字 针针丛棘 脱来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