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0:29
欲脱榷司东归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担尾心期有破琴,
绝怜无地觅知音。
形神怯冷犹迎客,
风雨催春亟治任。
眼落牛羊沙渡远,
情凝江汉寺楼深。
津津谁染鹅黄柳,
想可挨排醉绿阴。
我心中期盼着能挣脱束缚,虽然已心如破琴,难以再奏出乐音,唯独怜惜那无处可寻的知音。身心虽感到怯懦却仍迎接客人,风雨催促着春天,我急切想要处理我的事务。眼前的牛羊在沙滩上渐行渐远,我的情感却在江汉的寺楼中凝聚。谁在津渡上染上了鹅黄的柳枝,我想或许可以在这醉人的绿阴下依偎。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君谦,号秋水,仕途多波折,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作品常蕴含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官场腐败与个人理想冲突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生活与官场的对比,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知音的渴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困惑。
《欲脱榷司东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个人在官场束缚下的挣扎与渴望。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担尾心期有破琴"不仅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也暗示了他对理想的失落。紧接着的“绝怜无地觅知音”,则是对真挚友情的渴望,这种情感的缺失使得他的内心愈加孤独。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身处困境中的心态,既有迎接客人的礼貌,又有对风雨催促下春光的迫切感。最后两句通过描绘江汉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与世隔绝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深邃,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内心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束缚的反思与对自由、知音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追求,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担尾心期有破琴"中,“破琴”象征什么?
A. 失去的理想
B. 破碎的友情
C. 失去的财富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知识
C. 音乐
答案: A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快乐与欢愉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A
通过以上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嗣杲的《欲脱榷司东归》,从而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