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6:13
石函桥
作者:董嗣杲 〔宋代〕
函开函闭管年丰,白傅能方夏禹功。
湖石记埋泥藓里,斗门字蚀水花中。
犁平阡陌犹春雨,船载笙歌自晚风。
遍倚暮阑怀古往,月明无奈瀑声空。
这首诗描绘了石函桥的美丽与富饶。桥的开合象征着丰收,白傅(即白色的书法)能体现出夏禹的功绩。湖边的石头记录着被泥藓覆盖的历史,河水中斗门的字迹在水花中渐渐消退。犁耕的田地在春雨中依旧平坦,船只在晚风中载着悠扬的笙歌。诗人倚靠在黄昏的栏杆上,怀念着过去的时光,但月光下听到的瀑布声却让人感到无奈与空虚。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他的作品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及对历史的思考。
《石函桥》是一首展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函开函闭”描绘了桥的开合,与丰盈的水利联系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在此基础上,诗人引入了历史人物夏禹,象征着治理之道与丰收的希望。接下来的描写中,湖石的沉淀与斗门字蚀,隐喻着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文的思考。后半部分“犁平阡陌犹春雨”,则表现出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甚至在晚风中听到的笙歌,增添了生活的美好气息。然而,结尾的“月明无奈瀑声空”则显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孤独感,揭示了诗人在美好与空虚之间的矛盾心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函开函闭”象征什么?
“犁平阡陌犹春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董嗣杲的《石函桥》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之情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现出对故乡的热爱,但表达的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