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38:56
过百里大夫冢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行客抱忧端,况复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
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
虞公纳垂棘,将军西问津。
安知五羊皮,自粥千金身。
末俗工媒蘖,浮言妒道真。
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这位行客心中满怀忧愁,更何况是对古人的思念。
何年何月,这一丘土埋葬了多少故事,却再也看不到石麒麟的踪影。
断碑上尚能勉强辨认,大夫曾经在秦国中叱诧风云。
虞公虽然有过辉煌,但当将军西去问津时,已然无果。
谁能知道那五羊的皮,能够换得千金的身价?
如今的世俗徒有其表,浮泛的言辞嫉妒真实的道理。
幸而遇到了孟轲的赞赏,我也不愧于微子的灵魂。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强调诗歌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过百里大夫冢》是黄庭坚在游历过程中,经过百里大夫的墓地时所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世俗的思考。诗中流露出他对古人事迹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社会浮华的无奈。
《过百里大夫冢》是一首通过对古墓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之作。全诗以“行客抱忧端”开篇,直接点出行者的忧愁和对古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诗带有一种沉重的情感基调。接着,诗人通过对“丘土”的描写,反思了历史的消逝与人物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惋惜。
诗中的“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思考,尽管他们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仍在。随后,诗人通过“安知五羊皮,自粥千金身”一语,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真实价值的关系,强调了世俗的表面和内在的真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诗人以“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结束,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与向往,似乎在暗示着在浮华的世俗中,依然要保持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更在内容上深刻,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世俗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强调了对真理与人性追求的重要性。这种情感既有怀古之情,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行客”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旅行者
C. 古人
D. 书生
诗中“安知五羊皮”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财富的象征
C. 古代的兵器
D. 诗人的身份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轻松
C. 忧伤与思考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