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6:02
放言十首
作者:黄庭坚
弄水清江曲,采薇南山隅。
当吾无事时,此岂不我娱。
乔木好鸟音,天风韵虚徐。
遐心游四海,万里不须臾。
回首古衣冠,荆樊老丘墟。
欲付此中意,归翻虫蠹书。
短生忧不足,此道乐有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的愉悦心情。他在清澈的江水边吟唱,采集南山的薇菜。当他无事可做时,这种悠闲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高大的树木伴随着鸟儿的歌唱,微风轻拂,带来宁静的韵律。作者的心灵游荡在四海之间,纵使万里也不会觉得时间匆忙。他回头望向古代的衣冠,看到的是荆棘和荒丘的遗址。希望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此,却只好翻阅虫蛀的书籍。短暂的生命中忧愁并不重要,追求这种乐趣才是真正的快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尤其在诗歌和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黄庭坚的诗风受王维、杜甫等人的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放言十首》是黄庭坚在闲暇时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中,士人们在政治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压力下,常常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黄庭坚的诗作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的情感需求。
这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闲暇生活的珍视,诗中通过清江、南山、鸟音等自然意象,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通过“弄水清江曲,采薇南山隅”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中“乔木好鸟音,天风韵虚徐”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感受到清风徐来、鸟鸣悦耳的惬意场景。这种对自然音景的描写,不仅是对美的感悟,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黄庭坚通过“回首古衣冠,荆樊老丘墟”来反思历史,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洞察。诗人意识到,尽管生命短暂,但追求乐趣和内心的充实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这种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描写自然之美,更升华到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作为宋代士人的独特风采。
逐句解析
弄水清江曲,采薇南山隅。
诗人描绘了在江边吟唱和在南山采薇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闲暇生活的渴望。
当吾无事时,此岂不我娱。
诗人强调在无事可做时,这种悠闲的生活就是自己最大的乐趣。
乔木好鸟音,天风韵虚徐。
描写高大的树木和悦耳的鸟鸣,表达自然的和谐美好,同时感受到轻柔的风带来的宁静。
遐心游四海,万里不须臾。
诗人想象自己的心灵可以游历四海,表示对自由的向往和时间的无忧。
回首古衣冠,荆樊老丘墟。
诗人回顾历史,感慨古代的衣冠风范与现在的荒废对比,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欲付此中意,归翻虫蠹书。
表达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翻阅的书籍,但却是虫蛀的书籍,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叹息。
短生忧不足,此道乐有余。
最后,诗人总结人生短暂,忧愁并不重要,追求乐趣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对人生的启迪与宁静,表达了对闲暇生活的珍视,以及在短暂生命中追求乐趣与内心充实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江曲”主要指什么?
A. 江水的声音
B. 诗人的歌曲
C. 风的声音
诗人回首看到的“古衣冠”象征着什么?
A. 现代生活
B. 过去的历史
C. 未来的希望
在整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自然与乐趣
C.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