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7:07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 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7:07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汉朝的战火烟尘在东北,汉将离家出征,打败敌人。男儿本应自重,奋发向前,天子也特别赏识他们。战鼓声声在榆关响起,旗帜飘扬在碣石之间。校尉的信飞越大海,单于的猎火照亮了狼山。边境的山川萧条,胡人的骑兵夹杂着风雨侵扰。战士们在军前生死未卜,美人在帐下依旧歌舞欢畅。大漠秋天草木凋零,孤城日落时,士兵稀少。身受皇恩常常轻敌,力尽力竭却仍未攻破围困。常常轻敌,铁甲久戍辛劳。离别后,玉箸犹应啼哭,少妇在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望。边境飘摇,何处可渡,绝域苍茫,更何在。飘摇的杀气如阵云,寒声一夜传来战斗的号角。我们相视白刃交锋,鲜血纷纷,死节从来不顾功勋。难道你没看到沙场上的苦战,至今仍然怀念李将军?
《燕歌行》是一首表现边疆战士生活的诗,传递出战争的悲壮与生离死别的苦楚。诗中描绘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冲突,表现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勇敢与坚韧,以及他们对故乡和爱人的深切思念。开头部分通过描写战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悲壮气氛,汉家烟尘的意象突显了战乱的频繁和激烈。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战士的艰难与辛劳,以及美人仍在家中歌舞的对比,勾勒出一种悲喜交加的情感。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李将军的怀念,增添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战争残酷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