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时间: 2025-04-30 15:24:13

诗句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4:13

原文展示

胡人吹笛戍楼间,
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
从风一夜满关山。

白话文翻译

在戍楼之间,胡人吹着笛子,
楼上的景象显得萧条,月光照耀下显得宁静。
我想问问,落梅的曲子有多少?
一夜之间,风吹满了整个关山。

注释

字词注释

  1. 胡人:指北方的少数民族,通常与中原汉人对立。
  2. 戍楼:指边防的哨楼,用于观察和警戒。
  3. 萧条:形容环境冷清或凋零的样子。
  4. 海月:指明亮的月光,形容月色如水,清澈冷静。
  5. 借问:用来提问的客气表达。
  6. 落梅:指梅花凋落,可以理解为一种伤感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落梅”常常象征着悲伤和离别,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北,曾任官职,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而著称。其作品充满豪放的气概与对国事的关切,风格上兼具雄浑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适的边塞生涯,描绘了战士在戍楼上夜晚听笛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受和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士兵心境的复杂。

诗歌鉴赏

《塞上闻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边塞诗,诗中以“胡人吹笛”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戍楼的场景,笛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笛声引发了对落梅的思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落梅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喻着离别与思念。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边塞边防生活的苦闷与思乡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人吹笛戍楼间:描绘了胡人在边防哨楼间演奏笛子,体现出边疆的异域风情。
  2. 楼上萧条海月闲:通过“萧条”与“闲”,表现出孤寂的情境,月光下的戍楼显得更加冷清。
  3. 借问落梅凡几曲:诗人借问落梅的曲子,暗含着对过去的思念与怀念。
  4. 从风一夜满关山:风吹过一夜,满山的落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胡人吹笛”和“楼上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落梅被赋予情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边塞夜晚的笛声,表达了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战争与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笛声:象征着孤独和思念,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2. 月光:代表宁静与冷清,映衬出诗人的内心情绪。
  3. 落梅:暗含离别与凋零的哀伤,象征着诗人的伤感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胡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人
    • B. 胡人
    • C. 蒙古人
    • D. 满族人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英勇与豪放
    • D. 自豪
  3. “落梅”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离别与伤感
    • C. 欢快
    • D. 和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但其情感更为豪放,强调了对未来的展望。而高适的《塞上闻笛》则更显细腻与忧伤,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士兵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九回肠 九日呈李成父 金凤钩 问歌颦/雨中花令 问歌颦 许永席上赋 感兴六首 其二 重送曾诚之兼简俞澹陈庾 罗敷歌(采桑子·五之二) 潘豳老出十数诗皆有怀苏儋州者因赋二首之二 送李易初还汶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矮小精悍 及结尾的成语 阴厉 忧世 沾溉后人 寿岂 包含葭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独有千秋 一杖一条痕 反文旁的字 坐启 遗形忘性 水泄不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