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1 05:31:00

诗句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1:00

原文展示: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时分,枯萎的芦苇和荷花相伴而生,红色的石榴和苦竹也正好在这个时刻绽放。沉睡的鸭子不知道外面正在飘雪,而寒雀则在四周打量着风中的树枝。

注释:

  • 折苇:折断的芦苇,象征着秋冬的萧条。
  • 枯荷:枯萎的荷花,表现出自然的衰败。
  • 红榴:指红色的石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苦竹: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竹子,象征着坚韧。
  • 睡鸭:指沉睡的鸭子,代表着无知与安宁。
  • 飘雪:雪花飘落,代表着寒冷的冬天。
  • 寒雀:指在寒冷中活动的鸟儿,表现出生存的艰辛。
  • 四顾:四处打量,表现出警觉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题郑防画夹五首》是黄庭坚在友人郑防画作上所作的题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观察自然时的细腻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季节更迭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感觉。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分别描绘了枯萎的芦苇和荷花,以及生机勃勃的红榴和苦竹,展现了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暗含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后两句则通过睡鸭和寒雀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中的生与死、安宁与警觉的对比,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四种意象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让人思考在自然变化中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态度。黄庭坚用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与人性的思考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折苇枯荷共晚:傍晚时分,折断的芦苇和枯萎的荷花并存,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2. 红榴苦竹同时:在同一时刻,红色的石榴和艰苦环境中成长的竹子交相辉映,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3. 睡鸭不知飘雪:沉睡的鸭子对外界的变化毫不知晓,表现了无知的安宁和自然的平静。
  4. 寒雀四顾风枝:寒雀在严寒中四处打量,反映出对环境的警觉和生存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同季节和生物的对比,突出生命的多样与脆弱。
  • 拟人:睡鸭与寒雀的描写,赋予了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黄庭坚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折苇: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枯荷:代表着不可逆转的衰败与遗憾。
  • 红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苦竹:代表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睡鸭:表现无知的安宁。
  • 寒雀:象征对生存环境的警觉与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榴”象征什么? A. 衰败
    B. 活力
    C. 安宁
    D. 警觉

  2.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夏天的繁华
    B. 秋冬的萧瑟
    C. 春天的生机
    D. 夜晚的寂静

  3. 诗中“睡鸭不知飘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知的安宁
    B. 对寒冷的厌恶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象,黄庭坚更注重对比与哲思,而王维则偏向于情感的抒发与宁静的意境。黄庭坚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米玄晖秀轩诗帖 黄池 黄鲁直食面帖赞 张子野 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七 陈文正 孙威敏 右军初月帖赞 夜宿桥岸 宫词一百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势如劈竹 醇浇 包含施的成语 斗字旁的字 蜂攒蚁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青天白日 扭直作曲 簪轩 禾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脚码子 连枝同气 天格 人单势孤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