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时间: 2025-05-03 23:20:51

诗句

深如女发兰膏罢,明似山光夜月余。

为染溪藤三百个,待渠湔拂一床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0:51

原文展示: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深如女发兰膏罢,明似山光夜月余。
为染溪藤三百个,待渠湔拂一床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染纸的过程,前两句比喻染出来的纸色泽深邃如女子的秀发,明亮如山间的月光。后两句则表达了为染三百张溪藤纸而等待清洗后的一床书稿。

注释:

字词注释:

  1. 深如女发:形容颜色深邃,像女性的秀发一样。
  2. 兰膏:一种用于染色的植物,具有深色。
  3. 明似山光:形容明亮的色泽,像山间的光亮。
  4. 湔拂:清洗、擦拭的意思。
  5. 溪藤:一种植物,用于制作纸张。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染纸过程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书写材料的重视,也体现了当时山水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等人并称为“宋四家”,在诗词创作中他追求个性化和自然的表达,风格清新而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以及对文人生活的思考。染纸的细致描写不仅体现了工艺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书籍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染纸的过程。他以“深如女发”和“明似山光”来形容纸张的色泽,巧妙地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结合,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前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传达出色彩的深邃和光亮,仿佛让人看到那种色彩在光影中流转的美感。后两句则转向实际的制作过程,提及溪藤纸的染制,表现出诗人的细致与耐心,同时也隐含了对书写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这首诗不仅是对染纸技艺的赞美,更是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整体上,诗歌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既有工艺的精致,也有情感的真挚,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如女发兰膏罢:用女性的秀发来比喻纸的颜色,突显其深邃的特质,兰膏则为染色材料,暗示工艺的精细。
  2. 明似山光夜月余:继续通过自然景象来形容纸的明亮,增添了一种清新之感。
  3. 为染溪藤三百个:具体提到染制的数量,显示出诗人细致的精神与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
  4. 待渠湔拂一床书:暗示完成后清洗纸张的期待,含有对文化传承的隐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纸的颜色比作女性的秀发和山光,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以“待渠湔拂”表现了对纸张的温柔态度。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体现了文人对书写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表现了黄庭坚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女发:象征柔美与细腻,代表女性的特质。
  2. 山光:象征自然的明亮与宁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溪藤:代表自然材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手工艺的重视。
  4. :象征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染纸时使用的植物是什么? A. 兰膏
    B. 竹子
    C. 柳树

  2. 诗中“深如女发”用来形容什么? A. 夜空
    B. 纸的颜色
    C. 山水

  3. 诗人对染纸的态度是? A. 随意
    B. 细致认真
    C. 不在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探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哲思。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描写细腻,注重色彩与工艺;而苏轼则多用哲理与感怀,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题材上都关注自然与文化,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传记与研究资料

相关查询

乌聊山登览 感寓四首 登楼绝句和者甚多又从而用韵择其可录者录之 彭绣使平叛卒后除经略小诗陈利害 访赵东野 罪言 为石云悼鹤 梅花 和高与权 镇江别总领吴道夫侍郎时愚子琦来迎侍朝夕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梦如痴 梢靶 石笋 隹字旁的字 一牛吼地 二字旁的字 水瓮 臼字旁的字 凝神定气 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造律 差足自喜 铁肝御史 无字旁的字 吐露心腹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