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3:48
成都九经石,岁久麝煤寒。
字画参工拙,文章可鉴观。
危邦犹劝讲,相国校雕刊。
群盗烟尘後,诸生竹帛残。
王春尊孔氏,乙夜诏甘盘。
愿比求诸野,成书上学官。
成都的九经石经过岁月的洗礼,散发着麝香般的寒意。
石上的字迹和画作虽然有些粗糙,但仍可供人鉴赏。
即使在危难的国家,也应提倡讲学,像相国那样修订雕刻经典。
在群盗的烟尘之后,书生们的竹简和帛书也已残破不堪。
王春尊奉孔子,乙夜下令甘盘(指约请孔子讲学)。
我希望能像在乡野中求学一样,撰写成书呈上学官。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老人,宋代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诗风常以豪放、清新著称。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儒家经典的传播与保存显得尤为重要。黄庭坚通过描绘成都的石经,表达对文化传承的关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是黄庭坚在观察成都的九经石刻时写下的,诗中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提到“九经石”,即古代儒家经典的石刻,传达出对古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接下来的“岁久麝煤寒”,则暗示了文化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说这些经典在岁月中仍旧散发着其独特的气息。
黄庭坚通过对字画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认同,又隐含着对当时文化现状的担忧。在“危邦犹劝讲”一句中,可以看出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国家,依然应当提倡学术与讲学,以此来维持知识的传承和道德的提升。末尾的“愿比求诸野,成书上学官”,则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显示出一种执着与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学术传播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
成都的九经石象征什么?
“群盗烟尘後”中提到的“群盗”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春”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