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1:27
减字木兰花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因戏作举头无语。
家在月明生处住。
拟上摩围。
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络秀。
苦淡同甘谁更有。
想见牵衣。
月到愁边总不知。
在闺房中独自观赏,
不禁怜惜那小儿女,
他们不懂得思念长安。
因而戏谑,抬头无言以对。
我家在那明月照耀的地方住。
想要去攀登高峰,
在最高处试图遥望。
偏偏怜惜那娇美的花儿,
在苦与淡之间,谁能够分享我的甘苦呢?
想见那牵衣之人,
可是月光照到愁苦的边缘,终究不知所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常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创作于黄庭坚晚年的某个时期,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
《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篇“闺中只独看”便揭示了一个孤独的女性形象,她在闺房中静静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诗中通过对小儿女的怜惜,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未解长安的情感更显得深沉而悠远。接着,作者以“因戏作举头无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仿佛在无言中探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在月明生处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明月象征着纯洁与理想,而“拟上摩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崇敬与向往,欲在高峰之上俯瞰大地。全诗以轻盈的笔调描绘了思乡的情怀,深刻地表达了人对家乡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表现了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遥怜小儿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小儿女的喜爱
b) 对小儿女的怜惜
c) 对小儿女的无奈
“拟上摩围”中的“摩围”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种情感
c) 一种生活状态
诗人对长安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的?
a) 直接描述
b) 通过小儿女的无知
c) 通过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