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

时间: 2025-05-01 00:27:19

诗句

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锺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19

原文展示:

楩楠要是晚方成,
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
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
书画锺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
不将稽古愧桓荣。

白话文翻译:

如果楩楠树的成长要等到晚些时候,
那雄壮的北风让世人都感到震惊。
微小的事物离去并不会让人惊讶,
逃避名声反而能自得其乐。
元白的诗歌如同波涛般雄壮,
钟明的书画则是笔势精妙。
乘坐马车和辎车又算得了什么,
不去追溯古代便让人愧疚于桓荣。

注释:

  • 楩楠:一种树木,象征着坚韧和高大。
  • 雄朔:指北方的强风,象征着豪放和气魄。
  • 屑去:微小的东西离去,强调微不足道。
  • 高名:高尚的声名。
  •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以诗名世。
  • 锺王:指钟繇和王羲之,二人以书法著称。
  • 稽古:追溯古代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允和,号少游,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歌风格奔放,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晁补之拜访二叔父少监时,表达对人生、名誉和艺术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个人名声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楩楠树、北风、微小事物的比喻,探讨了名声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开篇以“楩楠”引入,象征成就与坚韧,接着提及“雄朔遗风”,暗示强烈的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诗人在表达对名声的看法时,显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认为微小的事物不值得惊慌,逃避名声反而能获得真正的高尚声誉。这种反叛传统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后半部分提到元白与锺王,意在赞美他们的才华与成就,强调艺术与文学的重要性。最后以“乘马辎车何足算”来表达对物质地位的轻视,强调文化与精神的追求更为重要。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楩楠要是晚方成:暗示成就需要时间,强调耐心。
    2. 雄朔遗风世共惊:强烈的外部环境对人的震撼。
    3. 屑去未惊容必去:微小事物的离去无关紧要,反映人生哲学。
    4. 逃名还自得高名:反映对名声的超然态度。
    5. 歌行元白辞涛壮:赞美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才华。
    6. 书画锺王笔势精:赞美钟繇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7. 乘马辎车何足算:物质地位不重要。
    8. 不将稽古愧桓荣:追溯古代的文化与荣耀,重视精神追求。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歌行元白辞涛壮”以波涛比喻诗歌的力量。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名声与物质的淡泊,以及对个人内在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楩楠:象征坚韧与成就。
  • 雄朔:象征强烈的气魄。
  • 元白、锺王:象征文学与艺术的巅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北方的强风
    C. 一位诗人

  2. “逃名还自得高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名声的淡泊
    C. 对名声的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元白是指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晁补之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诗文集》

相关查询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燕归梁 瑞鹧鸪(二之二) 望海潮·东南形胜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女冠子(夏景)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 玉楼春 昼夜乐 其二 巫山一段云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门字框的字 穷途之哭 片瓦不存 变卦 食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包含抑的成语 克字旁的字 五经笥 客耕 羿妃 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奴哥 包含佩的词语有哪些 面誉背毁 韬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