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43:42
三吴雨连月,湖水日夜添。
寻僧去无路,潋潋水拍檐。
驾言徂北山,得与幽人兼。
清风洗昏翳,晚景分浓纤。
缥缈朱楼人,斜阳半疏帘。
临风一挥手,怅焉起遐瞻。
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
此乐得有命,轻薄神所歼。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三吴地区,绵绵细雨下了整整一个月,湖水日日在上涨。寻访僧人却无路可走,水波拍打着屋檐,发出潺潺的声音。我驾车前往北山,能够与幽居的朋友相伴。清风拂去我的昏沉,傍晚的景色分出了浓淡的层次。缥缈的朱楼上有人,斜阳透过半开的帘子照射进来。我临风一挥手,惆怅地遥望远方。世人都追逐于繁华的市朝,唯有我向往溪山的清幽。这种乐趣是上天给予的,轻薄的东西终究会被神灵所抛弃。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作,广受后人推崇。
苏轼在此诗作成时,正值其贬谪生活,而他在艰难的境遇中,仍然追求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开篇以“雨连月,湖水日夜添”引出背景,表现出阴郁的天气与水面不断上涨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闷和失落。然而,随着诗的展开,诗人开始表达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希望与志同道合者一同隐居北山。他所描绘的“清风洗昏翳”与“晚景分浓纤”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宁静,仿佛在告诉读者,虽然世界喧嚣,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安宁才是生活的真谛。
诗中“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对世俗追逐的鄙视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此乐得有命,轻薄神所歼”则是对人生命的思考,强调了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界的繁华和浮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俗的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人寻访的对象是?
“世人骛朝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答案: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