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祖,无悔同访之,因留渌净堂,竹鹤二绝 其一》

时间: 2025-04-25 16:01:28

诗句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1:28

原文展示: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白话文翻译:

在渌净堂前的竹子,秋天时我去追随那白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有一天你就会离去吗?

注释:

  • 渌净堂:指一个清净的地方,渌水清澈,象征着宁静和纯净。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秋期:秋天的时节。
  • 白云:象征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和理想的境界。
  • 缘底事:指事情的原因或缘由。
  • :在这里指代朋友或某个重要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竹”与“白云”都是常见的文人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远离世俗的追求。诗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亦有婉约,并以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内心感受到孤独和对朋友的思念,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竹子与白云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由、清净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的“渌净堂前竹”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气氛,竹子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接下来的“秋期赴白云”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心中理想的决心。

“我不知道缘底事”一句,透出一种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似乎在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友之间的离别与相聚都是不可预知的。最后一句“一日可无君”,则是对朋友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意象上相辅相成,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的世界,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渌净堂前竹”: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场景,竹子生长在清澈的水旁,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秋期赴白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希望追随那自由的白云,表明了对自然和理想的向往。
    • “不知缘底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心中感到的困惑与无奈。
    • “一日可无君”:反映出对朋友的思念,似乎在担心某一天会失去这段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白云比作理想与追求,表现出追求自由的渴望。
    • 拟人:竹子在诗中仿佛有了生命,能与诗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对称,竹与云的描绘使得诗句更具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透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理想和追求。
  • 白云: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代表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渌净堂”指代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处清净之地
    • C. 一座庙宇
  2. “秋期赴白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追求理想
    • B. 感到孤独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不知缘底事”中“缘底事”是什么意思?

    • A. 事情的结果
    • B. 事情的原因
    • C. 事情的经过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思考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

相关查询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 其一 用李参政游延福寺韵上之 和黄虚中韵二首 居泉南和江给事二首 人生不长好 山居杂诗九十首 用前韵赠岸老 杂诗二十七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杨和王挽章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学 击鼓催花 亚大夫 王字旁的字 谈情说爱 包含节的成语 乌暗 锋铓毕露 辵字旁的字 荼毒生民 克字旁的字 仓皇无措 同字框的字 一揽包收 消费资料 鼎字旁的字 包含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