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坡八首,并叙 其一》

时间: 2025-08-11 07:13:17

诗句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7:13:17

原文展示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白话文翻译

废弃的土垒无人关心,残破的墙垣长满了蒿草。
谁能愿意出力气,到了年末却毫无回报。
只有我这个孤独的旅人,天色已晚无处可逃。
我只能捡拾瓦砾,然而干旱的土地却没有肥沃的土壤。
在崎岖的草丛中,想要刮下一寸毛发。
我不禁叹息,等我的粮仓何时才能丰盈?

注释

  • 废垒:指废弃的土墙或防御工事。
  • 无人顾:没有人来关心、照看。
  • 颓垣:残破的墙垣。
  • 蓬蒿:野草,通常指荒废之地的植物。
  • 捐筋力:愿意付出体力。
  • 岁晚:年末。
  • 孤旅人:孤独的行者。
  • 天穷:天色已晚,意指时间紧迫。
  • 拾瓦砾:捡拾破碎的瓦片。
  • 岁旱:干旱的年份。
  • 刮一寸毛:形容在艰难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 喟然:叹息的样子。
  • 释耒叹:放下农具而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才华横溢,作品多样,风格豪放,情感真挚。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形成了他作品中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东坡八首》的创作背景与苏轼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在被贬黄州的时期,苏轼面临着政治失意和生活困顿的双重压力,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和理想破灭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荒废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全诗以“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荒废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悲观态度。接下来的“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则揭示了人的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对努力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失望。诗中的“独有孤旅人”是作者自我形象的投射,表现出孤独和无助。接着,作者用“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描绘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努力求生的景象,然而“土不膏”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无奈。

最后的“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更是将整首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深深的叹息。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与对生活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废垒无人顾:描述了环境的荒凉与被忽视的状态。
  2. 颓垣满蓬蒿:进一步强调了破败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3. 谁能捐筋力:质疑人们是否愿意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付出。
  4. 岁晚不偿劳:表明即使付出努力,最后也未必能得到回报。
  5. 独有孤旅人:自我代入,突显孤独感。
  6. 天穷无所逃: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无处可去的绝境。
  7. 端来拾瓦砾:描述了在困境中努力生存的艰辛。
  8. 岁旱土不膏: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努力无法改变现状。
  9. 崎岖草棘中:形象化了生存环境的艰难。
  10. 欲刮一寸毛:比喻在艰难条件下求生的艰辛。
  11. 喟然释耒叹:表达苦闷的叹息。
  12. 我廪何时高: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刮一寸毛”,隐喻在艰难环境中求生的艰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拟人:通过“废垒无人顾”使环境具有人情味,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处境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辛和努力无果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这种情感既悲观又充满对生命的敬畏,表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垒:象征被遗弃的理想与生活。
  • 颓垣:代表破碎的信念与希望。
  • 孤旅人:象征孤独与无助。
  • 瓦砾:代表艰难生活中的残余与希望。
  • 草棘:象征艰难环境下的生存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岁旱土不膏”指的是: A. 土地贫瘠
    B. 土地肥沃
    C. 土壤湿润
    D. 土地广阔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旅人”代表了___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错)

答案

  1. A
  2. 孤独与无助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反思,但苏轼更显悲观而陶渊明则显得乐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贺高中书兼崇政殿说书三首 苏文定衙前至京湖三口帖赞 寄道士杨休文 梁仲谋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得陈元履家书六言四首 闻江陵江帅海病讣二首 太宗皇帝南牙谢熊白状赞 宫词一百首 观八阵图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达士通人 本家儿 插烛板床 白日绣衣 乌鱼 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欢结尾的成语 包含洼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论工 艰开头的成语 日字旁的字 欺人忒甚 龙字旁的字 不战而溃 提土旁的字 包含备的成语 退旅进旅 送往劳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