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

时间: 2025-05-07 07:23:35

诗句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35

原文展示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耿湋 〔唐代〕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归国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国家的思念与对使者的祝愿。远方的国度传播着王朝的文化,儒家学者得到了使者的传达。六位君主的典籍已经成形,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上,寄托着亲密的关系。云水之间孤舟相连,恩惠和私情都在于个人。龙节的归去是如此悠长,渺茫的蜃楼在新天地中浮现。前方的路在暮色中延续,波涛中又迎来了春天。黄昏与黎明交替,神灵探问着船人。城邑之间分隔华夏,衣服和礼仪则仿佛是缙绅的装束。待到礼仪和使命完成后,回归的路上切勿迷失方向。

注释

  • 远国:指遥远的国家,这里是新罗。
  • 通王化:传播王朝的文化。
  • 儒林:指儒家学者群体。
  • 典册:指典籍、文书。
  • 丝纶:指丝绸,象征贸易和交流。
  • 孤棹:指孤舟,象征旅途的孤独。
  • 龙节:指龙的节日,象征权威与荣耀。
  • 蜃楼:海面上幻影的楼阁,象征虚幻与遥远。
  • 缙绅:指官员和士大夫,象征地位与礼仪。
  • 迷津:迷失渡口,象征失去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字公辅,号四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中央政府,作品多涉及边塞、战争等题材,以豪放和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耿湋担任使者前往新罗时,表达了对新罗的文化传播的赞美以及对使者的美好祝愿,深刻反映了唐代的对外交往及文化交流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诗人在开篇便提到“远国通王化”,显示出对新罗的重视与期望。接着,通过“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描绘了新罗与唐朝之间的官方关系,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商贸的繁荣。诗中“云水连孤棹”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孤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诗人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渺茫,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后半部分则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对使者的深情祝福,尤其是“归路勿迷津”,更是对使者归途的关切与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文化自信与历史的厚重感,体现了唐代的开放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国通王化:遥远的国家传播着王朝的文化。
  2. 儒林得使臣:儒家学者得到来自使者的消息。
  3. 六君成典册:六位君主的文书已经形成。
  4. 万里奉丝纶: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流。
  5. 云水连孤棹:孤舟在云水之间航行。
  6. 恩私在一身:个人的恩情与私情在于此。
  7. 悠悠龙节去:龙节的归去如此悠长。
  8. 渺渺蜃楼新:遥远的蜃楼在新的天地中显现。
  9. 望里行还暮:在远望中,行程已至黄昏。
  10. 波中岁又春:波涛中又迎来了春天。
  11. 昏明看日御:在黄昏与黎明中观日光。
  12. 灵怪问舟人:神灵探问着船上的人。
  13. 城邑分华夏:城邑之间分隔华夏。
  14. 衣裳拟缙绅:衣服和礼仪像是士大夫的装束。
  15. 他时礼命毕:待到礼仪和使命完成。
  16. 归路勿迷津:归途时不要迷失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节比作一种文化象征。
  • 拟人:神灵与舟人之间的对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文化交流的描写,表达了对使者的美好祝愿,强调了唐代与新罗之间的友好关系与文化传承。

意象分析

  • 远国:象征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孤棹:代表个体的孤独旅程。
  • 龙节:象征权威与文化的象征。
  • 蜃楼:虚幻与理想的象征。
  • 波涛: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新罗
    • B. 日本
    • C. 高句丽
  2. 诗中“云水连孤棹”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旅途的繁华
    • B. 旅途的孤寂
    • C. 旅途的欢乐
  3. 诗中的“归路勿迷津”表达了作者对使者的什么期望?

    • A. 祝福
    • B. 责备
    • C. 失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渡汉江》: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与祝福,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渡汉江》: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旅途的感受,更加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题画鹅雁二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乙未移舟出口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渔家傲·万水千山来此土 次韵杨明叔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绀钱 竹字头的字 虫字旁的字 鱼游釜底 平生之好 枯骨之余 卤字旁的字 包含薪的词语有哪些 中巧 涤故更新 又字旁的字 不可胜数 荆尸 麦字旁的字 蟹行文 裹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