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离家》

时间: 2025-04-28 05:20:43

诗句

饥来驱我去何之,束担垂行却住时。

幼女亦知离别感,挽衣端欲问归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0:43

原文展示:

离家 赵蕃 〔宋代〕 饥来驱我去何之,束担垂行却住时。 幼女亦知离别感,挽衣端欲问归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饥饿驱使我离开,不知去向何方,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幼小的女儿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拉着我的衣服,急切地想要问归来的日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饥来:饥饿来临。
  • 驱我去何之:驱使我离开,不知去向何方。
  • 束担: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
  • 垂行却住: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
  • 幼女:幼小的女儿。
  • 亦知:也知道。
  • 离别感:离别的悲伤。
  • 挽衣:拉着衣服。
  • 端欲:急切地想要。
  • 问归期:询问归来的日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离家的情景和家人的反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的情景,以及幼女对离别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的情景。首句“饥来驱我去何之”直接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情,而“束担垂行却住时”则进一步通过动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后两句“幼女亦知离别感,挽衣端欲问归期”则通过幼女的反应,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饥来驱我去何之”: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不知去向何方,表达了无奈和迷茫。
  2. “束担垂行却住时”: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展现了内心的犹豫和不舍。
  3. “幼女亦知离别感”:幼小的女儿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 “挽衣端欲问归期”:拉着诗人的衣服,急切地想要问归来的日期,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修辞手法:

  • 拟人:“饥来驱我去何之”中的“驱我”将饥饿拟人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 动作描写:“束担垂行却住时”通过动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的无奈和家庭的深厚情感。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来:象征贫困和无奈。
  • 束担:象征准备出发和离别。
  • 幼女:象征家庭和亲情。
  • 挽衣:象征依恋和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饥来驱我去何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奈和迷茫 B. 喜悦和期待 C. 愤怒和失望 答案:A

  2. “幼女亦知离别感”中的“幼女”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家庭和亲情 C. 未来 答案:B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送别》:同样描写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
  • 王维《送别》:通过山水意象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离家》与王维《送别》:两者都描写离别,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家庭情感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通过山水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介绍了赵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日西 禁中春寒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其三 忆金陵三首 草端无华滋 晴景 次韵刘著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五 柘湖 即事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积重难反 月晕主风 区薮 窒隙蹈瑕 食字旁的字 隆邈 齿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包含答的成语 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封胡羯末 双人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溶胶 无战 盈箱溢箧 官样文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