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芳草》

时间: 2025-05-07 06:34:11

诗句

空谷多芳草,灵根得天早。

幽幽深山中,风露自昏晓。

待之美人采,以供骚人藻。

谁知时俗人,携向群花道。

馨香不足贵,桃李春情好。

艳色媚繁华,啼声多时鸟。

东风送晴暖,閒关音逾巧。

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4:11

原文展示:

空谷多芳草,灵根得天早。
幽幽深山中,风露自昏晓。
待之美人采,以供骚人藻。
谁知时俗人,携向群花道。
馨香不足贵,桃李春情好。
艳色媚繁华,啼声多时鸟。
东风送晴暖,閒关音逾巧。
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谷中长满了芳草,那些灵性的根源早已得到天地的滋养。
在深山幽处,风露自会交替着晨昏。
这些芳草待美人来采摘,供给文人墨客的诗句。
谁能想到,世俗之人却把它们带向繁花似锦的小路。
香气并不算珍贵,桃李的春花才显得更美好。
艳丽的花色仿佛吸引着繁华,鸟儿的啼鸣声此起彼伏。
春风送来温暖,闲适的时光更显得优雅。
可怜那些兰蕙花啊,它们只能掩泣着度过余生。

注释: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纯洁和高雅。
  • 灵根:指生长环境优越的植物根部,隐喻优秀的品质。
  • 骚人:指诗人,主要是文人雅士。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嗣晖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对比了世俗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芳草》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在描绘幽谷芳草的同时,透过对比展现了对自然与世俗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空谷多芳草”引入,表现了自然界的恬静与美好。随后的“灵根得天早”则暗示了这些芳草因生长环境优越而显得尤其珍贵。诗中诗人与世俗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世俗的人追逐繁华,而诗人却更珍视自然的纯粹和内在的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诗歌展现出一种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最后一句“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空谷多芳草”: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2. “灵根得天早”:暗示了优越的环境造就了优秀的事物。
    3. “待之美人采”:提到美人,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珍视。
    4. “以供骚人藻”:诗人希望这些草能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
    5. “谁知时俗人”:反映出世俗的追求与自然的对立。
    6. “馨香不足贵”: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重新审视。
    7. “桃李春情好”:桃李象征世俗的美好与繁华。
    8. “可悯兰蕙花”:对被忽视的兰蕙花的怜悯,展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芳草比作灵根,突显其珍贵。
    • 对仗:如“风露自昏晓”,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兰蕙花以情感,体现诗人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芳草:象征纯净与无邪,反映了自然的魅力。
  • 兰蕙:象征高洁和优雅,代表着被世俗忽视的美好。
  • 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美丽,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纯洁与高雅
    C. 忧伤
    答案:B

  2. “灵根得天早”中“灵根”指的是什么?
    A. 植物的根
    B. 诗人的灵感
    C. 美好的品质
    答案:A

  3. 诗中与世俗相比,诗人更珍视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自然的纯粹
    C. 名声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嗣晖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苏幕遮·赠打车木无情 苏幕遮•窗下听咳声 苏幕遮•灯下听剪刀声 苏幕遮 梦 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 苏幕遮 帕腹 苏幕遮 其一 苏幕遮·倦凭阑 苏幕遮 其二 苏幕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祭的词语有哪些 无言可答 纃缞 周游列国 儿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贻厥孙谋 直泉 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镂骨铭心 衣被群生 激浊扬清 风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考察 牙字旁的字 雁序之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