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雪窦山奉慈禅院》

时间: 2025-05-02 03:04:21

诗句

白云堆里笑呵呵,上接天衢不较多。

翠锁亭台山月冷,香风吹裓尽莎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4:21

原文展示:

白云堆里笑呵呵,上接天衢不较多。 翠锁亭台山月冷,香风吹裓尽莎罗。

白话文翻译:

在白云堆积的地方笑声连连,仿佛直通天际的大道并不遥远。 翠绿的亭台在山月的映照下显得冷清,香风轻拂,吹散了莎罗的芬芳。

注释:

  • 白云堆:形容山高,云雾缭绕。
  • 笑呵呵:形容心情愉快,笑声不断。
  • 天衢:天上的大道,比喻极高的地方。
  • 翠锁:形容亭台楼阁被翠绿的植物环绕。
  • 山月冷:山间的月光显得清冷。
  • 香风:带有香气的风。
  • 裓:古代指衣襟。
  • 莎罗:一种植物,这里指莎草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公度,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雪窦山奉慈禅院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舒亶在游览雪窦山奉慈禅院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意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景象,通过“白云堆”、“天衢”、“翠锁亭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诗中的“笑呵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超脱,而“山月冷”和“香风吹裓尽莎罗”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与淡泊的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白云堆里笑呵呵”,通过“白云堆”形容山的高远,而“笑呵呵”则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 第二句“上接天衢不较多”,用“天衢”比喻山的高耸,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超脱。
  • 第三句“翠锁亭台山月冷”,通过“翠锁”形容亭台的静谧,而“山月冷”则加深了这种清幽的氛围。
  • 第四句“香风吹裓尽莎罗”,用“香风”和“莎罗”描绘了山中的香气,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衢”比喻山的高耸。
  • 拟人:如“笑呵呵”赋予了白云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翠锁亭台”与“香风吹裓”形成了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意的领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 白云堆:象征高远和超脱。
  • 天衢:象征极高的地方和神圣。
  • 翠锁亭台:象征静谧和安宁。
  • 山月冷:象征清幽和淡泊。
  • 香风:象征自然的香气和宁静。
  • 莎罗:象征自然的芬芳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天衢”比喻什么? A. 山的高耸 B. 天上的大道 C. 神圣的地方 D. 高远的云雾

  2. 诗中的“笑呵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A. 悲伤 B. 愤怒 C. 愉悦 D. 忧郁

  3. 诗中的“翠锁亭台”形容了什么? A. 亭台的静谧 B. 亭台的华丽 C. 亭台的古老 D. 亭台的热闹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舒亶的《上雪窦山奉慈禅院》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舒亶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禅意的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舒亶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昼夜乐(二之二·中吕宫) 引驾行(中吕调) 合欢带(林钟商) 少年游(十之六·林钟商) 少年游(十之十·林钟商) 木兰花(四之三·林钟商)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荔枝香(歇指调) 愁蕊香引(小石调) 六么令(仙吕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黑字旁的字 长戟高门 百世流芬 角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回意 飠字旁的字 尘意 油嘴花唇 包含廉的成语 王恭柳 孀娥 艸字旁的字 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益上损下 出口伤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