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时间: 2025-05-04 01:13:41

诗句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41

原文展示: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作者: 苏轼 〔宋代〕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渐渐消逝,芳草也开始凋零。在异乡的我,眼前的风光又恰巧迎来了清明节。小院的黄昏时分,我思念离别的那个人。在落花的地方,处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即使咫尺之间,江山却隔着楚越两地。目光所及,心灵已然消散,想必音信早已断绝。梦破五更时分,心中如刀割般难忍。角声轻轻吹响,梅花月影随之落下。

注释:

  • 阑珊: 形容春天已经渐渐过去,事物衰败的样子。
  • 芳草: 指春天的草木,花草芬芳。
  • 清明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祭扫祖先和春游的日子。
  • 落红: 指落下的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 啼鴂: 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抒发思乡和离别的情感。
  • 咫尺: 形容距离很近,实际却因江山的阻隔而无法相见。
  • 音尘绝: 消息断绝,音信全无。
  • 梦破: 梦醒,暗示对往事的回忆和失落。
  • 角声: 乐器的声音,常与孤独的意境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诗、词、文三绝闻名于世,尤其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与李清照并称。苏轼的作品常反映他的人生经历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生活困顿但心境依旧开阔。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怀与离别之苦,充分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的艺术情操。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是苏轼在春末时节写下的一首词,充满了对失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思。开头“春事阑珊芳草歇”便道出了春天的渐远,仿佛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的逝去。而“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则将读者带入了苏轼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清明节的到来更是加重了离别的情绪。

“小院黄昏人忆别”一句,展现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黄昏时分的院落,回忆起与爱人或友人的离别,心中充满了惆怅。“落红处处闻啼鴂”,通过对落花与杜鹃鸣叫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咫尺江山分楚越”则表达了虽近在咫尺,却因地理的隔阂而无法相见的无奈。

整首词以梦的破碎为结尾,表现了心中无尽的思念与苦痛。苏轼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事阑珊芳草歇”:春天的气息已经淡去,芳草也随之凋零,暗示生命的流逝。
  •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身在异乡,眼前的风景又恰逢清明,清明节的气息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 “小院黄昏人忆别”:黄昏时分,小院的宁静让人更加思念离别的人。
  • “落红处处闻啼鴂”:落花满地,杜鹃的鸣叫声不断,象征着思念与悲伤。
  • “咫尺江山分楚越”:即使相隔不远,江山的阻隔使得心灵的距离却是遥远的。
  •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目光所及,心灵的痛苦宛如销蚀,想必音信早已断绝。
  • “梦破五更心欲折”:梦醒时分,心中如刀割般难忍,表达失落的情感。
  • “角声吹落梅花月”:乐声响起,梅花和月影随之落下,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咫尺江山分楚越”形成了音韵的对称。
  • 意象: 通过“落红”、“啼鴂”、“梅花月”等意象,传达出离别、思念的情感。
  • 拟人: “角声吹落梅花月”,使得声音似乎具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消逝和离别的深切感受,折射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真挚,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 象征着生命与活力,然而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芳草: 代表着春天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零。
  • 落红: 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无常。
  • 啼鴂: 杜鹃的鸣叫,常与思乡和离别的情感相联系。
  • 江山: 代表着地理的隔阂与心灵的距离。
  • 角声: 增加了孤独感,带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春事阑珊芳草歇”中的“阑珊”意指: A. 繁茂
    B. 渐渐消逝
    C. 充满生机
    D. 迷离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春节

  4. “咫尺江山分楚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近
    B. 离别的无奈
    C. 欢乐
    D. 和谐

答案:

  1. C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词则在情感与意境上更为广阔、深邃。两者的风格与情感表达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系裙腰 菩萨蛮 定风波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 班婕妤怨 新成安乐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虎豹九关 雨字头的字 豆字旁的字 屙金溺银 不奈之何 优产 攘羊 政治避难 扬幡招魂 己字旁的字 研石 屦贱踊贵 贝字旁的字 较时量力 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