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

时间: 2025-07-26 19:19:22

诗句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9:22

原文展示: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
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对往昔人事的怀念和对丹鼎(炼丹用具)的思考。鼎在耳边响起,然而人已离去,山中空寂,白鹤也不再归来。丹药已无,鼎在世上只剩悲伤。可怜我经过九次炼制后才成功,却只能乞求内丹的灵芝。琉璃被打碎,金丹不再闪耀,往日的神光已不复存在。时常有世人来舔舐鼎,俗世的琐事如鸡犬相随,皆为刘安的炼丹之事。

注释:

  • :古代用以烹饪和祭祀的器具,这里引申为炼丹的象征。
  • :指炼制的丹药,代表长生不死的追求。
  • 九转:指炼丹的过程,通常认为通过九次炼制才能成丹。
  • 飞升:指道教中修道成仙的过程。
  • 刘安:汉代的王子,以炼丹闻名,后被视作炼丹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但其文学成就卓越,诗、词、文、书法皆有极高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表达了对炼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炼丹为喻,深刻反映了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繁华已成空,仿佛连那白鹤也不再归来,显现出一种孤寂之感。

“丹亡鼎在世徒悲”,这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失去理想的悲哀,丹药的消亡使得鼎的存在显得毫无意义。接下来的“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则暗示了经过辛苦努力最终却仅能乞求灵芝的无奈,这不仅是对理想的追寻,更是对现实的无情感叹。

后面的“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昔日的辉煌已被击碎,昔日的神光也随之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更加感到惋惜。最后一句“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当今世人对炼丹的痴迷与庸俗,显示了苏轼对时代变迁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深邃,构思巧妙,通过炼丹这一主题,展现了个人与理想、时间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鼎的声音仿佛萦绕耳边,然而人已离去,山中空荡,白鹤也不再归来,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
    • “丹亡鼎在世徒悲”:丹药已无,鼎在世上只剩悲伤,表明理想的破灭带来的痛苦。
    •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经过多次努力后,却只能乞求灵芝,表现出对理想未达成的无奈。
    •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琉璃的破碎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昔日的光辉消失无踪。
    • “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世人对炼丹的执迷与庸俗,使得真正的理想变得不再重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去山空”、“丹亡鼎在世”,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鼎和丹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哲思。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追求与理想,代表炼丹的过程。
  • :象征着长生不死的追求,代表人们对理想的渴望。
  • 白鹤:象征着高洁与自由,反映出人对理想的向往。
  • 琉璃与金丹: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理想的破灭,表达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鼎”主要象征什么?

    • A. 食物
    • B. 理想与追求
    • C. 财富
  2.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骄傲
    • B. 失落与无奈
    • C.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刘安”是谁?

    • A. 一位文学家
    • B. 汉代的王子
    • C. 一位画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理想的追求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苏轼则更为沉思细腻。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但方式各异,李白倾向于直接表达豪情,而苏轼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甲午春前得雪 甲午春前得雪 寄林景思 己亥元日 和渭叟梅花 海棠盛开 庚子岁除前一日游茅山 浮远堂二首 浮远堂二首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泫目 鋭厉 包含毖的词语有哪些 遗寝载怀 兀字旁的字 茕茕孑立 鹤鸣九皋 奇形怪状 银牒 系谍 犬字旁的字 兼官重绂 某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