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垂丝海棠二首》

时间: 2025-05-02 12:34:14

诗句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

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4:14

原文展示: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
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海棠花的美丽景象。没有波光可以映照水底,因此只能细心观察;海棠花与柳树争妍斗艳,姿态也学着垂下。清晨初现,阳光骤然明媚,似乎有意让花儿展现,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宛如一缕缕丝线。

注释:

  • 无波:没有波纹,指水面平静。
  • 须窥:需要仔细观察。
  • 与柳争娇:与柳树争艳,争夺美丽。
  • 破晓:天刚亮时分。
  • 骤晴:突然转晴,天气变化迅速。
  • 新晒:刚被阳光照耀,显得新鲜。
  • 一絇丝:一缕缕的丝线,形容花瓣的形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江西人,因其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阶段。海棠花在这一时期被视为美丽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海棠花的生动形象,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垂丝海棠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海棠花在清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无波可照底须窥”,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这里没有波光的反射,反而让人更专注于花本身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

接着“与柳争娇也学垂”,将海棠与柳树进行对比,展示了两者的美丽与姿态。柳树的柔美与海棠的艳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生动地刻画出海棠花的娇媚形象。

最后两句“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则进一步强调了光影变化对海棠花色泽的影响。清晨的阳光让海棠花焕发出新的生机,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犹如丝线般轻柔灵动。整首诗在描写海棠花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波可照底须窥:水面平静,没有波纹可反射底部的景象,意指观察海棠花需要更细心。
  2. 与柳争娇也学垂:海棠花与柳树争相展示美丽,也学习柳树的姿态,形象生动。
  3. 破晓骤晴天有意:清晨刚破晓,天气突然放晴,似乎是为了让海棠显现其美。
  4. 生红新晒一絇丝: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新鲜,宛如丝线,形象优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丝线,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天有意”,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美丽与娇嫩,代表春天的生机。
  • 柳树:象征柔美,给人以温婉的感觉。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力量,增添了诗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与哪种树争美?

    • A. 桃树
    • B. 柳树
    • C. 梅树
  2. “无波可照底”中“无波”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平静
    • B. 风大
    • C. 雨水
  3. “生红新晒一絇丝”中的“絇丝”形容什么?

    • A. 细小的丝线
    • B. 大树的枝条
    • C. 花瓣的形状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对花的描写相比,杨万里的海棠更加生动形象,展现了春天的活力,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内心情感的波动。两首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昔坡公粹杭有悯囚诗后守杭岁除狱空又和前作 贺新郎·南国秋容晚 杂咏一百首·杨修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梅州杨守铁庵 送沈僩 三月十四日陪帅卿出游一首 岁晚书事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败材伤锦 财施 节食省衣 娓娓可听 聿字旁的字 包含思的成语 糹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定香剂 无头告示 绞丝旁的字 傒落 趋开头的成语 鸿离鱼网 非字旁的字 织锦回文 见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