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49
新拓藤萝住翠峦,
移根千本到云端。
初乘雨露迎春种,
便作云霄蔽日看。
岩穴从今增气象,
伏苓可拟救衰残。
知君有意怜栖隐,
更约坚身待岁寒。
这首诗描写了新栽的藤萝在翠绿的山峰上生长,经过移植的千株藤萝仿佛要长到云端。春天来临时,它们刚刚吸取雨露便开始生长,最终遮蔽了天空。如今山岩的洞穴因为它们而增添了生气,伏苓也可以用来救助那些虚弱的生命。知道你对隐居生活的怜惜,愿意坚持到寒冷的岁月。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伏苓”在中医中常被用来治病,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关注。
冯时行,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和细腻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其对生活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该诗可能是在作者于某个春日,亲自栽种藤萝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生长的喜悦及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藤萝的生长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新拓藤萝住翠峦”引入,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展现了新生事物的活力。中间的“初乘雨露迎春种,便作云霄蔽日看”描写了藤萝在滋润中迅速成长,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力量。最后几句则通过对伏苓的提及,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对隐士生活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繁华与隐逸的思考。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生命力量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坚持。
诗中提到的“藤萝”主要生长在哪里?
A. 山谷
B. 翠峦
C. 河边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逃避
B. 珍惜
C. 不屑
“伏苓可拟救衰残”中的“伏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药材
C. 一种食物
答案:
这些参考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人的生平与诗词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