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践形》

时间: 2025-05-03 06:41:36

诗句

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

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41:36

原文展示:

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
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

白话文翻译:

如果理(道理、真理)没有形体,那么它如何能够存在?有形有象的事物就是其外在表现。理并不能完全充盈于人的身体之中,空守着人间的血肉之躯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在这里指的是道理或真理。
  • :如果、假如。
  • :存在、具备。
  • :边界、外形。
  • 尽性:完全发挥性情。
  • 充乎:充盈于、充满于。
  • 空守:空泛地守护、维持。
  • 血肉躯:肉体,指的是人的身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思想与儒家哲学特别是孟子的教义有密切关系,强调实质与形体的关系,探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景和,号涧溪,宋代诗人,其诗风多有哲理性,注重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宣泄,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创作背景:

《践形》这首诗可能是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中写成,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关注,强调了理与形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哲学上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引导读者对“理”的存在进行反思,质疑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诗人提出,若没有具体的形体,理想又怎能实现?而接下来的“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则进一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强调了人作为肉体的局限性。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和对存在状态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理苟非形何以具”:如果理没有形体,怎么能存在呢?
    • “有形有象即其郛”:有形有象的东西就是理的边界。
    • “非能尽性充乎体”:理想并不能完全充盈在人的肉体中。
    • “空守人间血肉躯”:空守着肉体又有什么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对仗,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了理想的虚无与肉体的局限,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对人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理想、道德和真理,代表着高尚的追求。
  • :象征着现实、物质和具体的存在,代表着世俗的生活。
  • 血肉躯:象征着人的肉体,强调人的生存状态与内心追求的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理”指的是什么? A. 物质
    B. 道理和真理
    C. 肉体

  2. 本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个人情感
    B.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C. 自然景观

  3. “空守人间血肉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肉体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探讨道理与形体的关系。
  • 《庄子》: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人生的意义,但更显豪放与洒脱。
  • 杜甫的《春望》:反映现实生活的困境,与此诗的哲学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哲学史》
  • 《孟子》相关研究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侠客行 过分水岭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 晚归曲 夜宴谣 题陈处士幽居 瑶瑟怨 河传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杂歌谣辞。邯郸郭公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手禀 盛筵易散 大字旁的字 陨职 干字旁的字 甘言媚词 导德齐礼 僵蹶 人心思治 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疼不痒 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遁迹匿影 书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