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入潼关》

时间: 2025-04-30 21:26:32

诗句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

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

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6:32

原文展示: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
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
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白话文翻译:

这座都城周围三百里,雄伟而险峻,环绕着这一关口。
这里的地势远远高于山岳,河流在此侧旁流过,形成了关口。
秦始皇曾在此地虎视眈眈,汉高祖曾在此显露龙颜。
哪里有那些枭雄之辈,战斗和纷争总是不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都城:指京城,通常指长安。
  • 三百里:形容都城周围的辽阔。
  • 雄险:雄伟而险峻。
  • 回环:环绕、环绕的意思。
  • 尊岳:高大的山岳。
  • 干戈:兵器,泛指战争。

典故解析:

  • 秦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象征着威权与强势。
  •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开国皇帝,代表着开创与盛世。
  • 枭凶辈:指那些枭雄、暴徒,暗示动乱和不安的时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维翰,号梦得,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887年。他的诗多描写边塞、山水、人物等,风格清新自然,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诗人借用潼关这一历史悠久的关口,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入潼关》是一首描绘潼关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潼关的雄伟与险峻。开篇提到“三百里”的都城,给人以辽阔的感受,而“雄险”二字则强调了潼关的地势之险,形成了自然的屏障。接着,诗人将地势与秦皇、汉祖相联系,突显出这段历史的厚重感,既是对古代帝王的敬仰,也暗含对当时局势的不安。最后一句“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则表达了对战争频仍、英雄辈出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展现了诗人对潼关的深情与对历史流变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描绘了都城的辽阔和潼关的壮丽与险峻。
  • 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进一步强调地势的高大与河流的旁流,为潼关的形态增添了丰富的地理特征。
  • 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历史的回顾,突出潼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秦汉时期的权力象征。
  • 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对当时局势的反思,暗示了战争与动荡的背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如“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秦皇和汉祖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延续。
  • 夸张:通过“三百里”来强调都城的广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潼关:象征着险峻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 秦皇、汉祖:代表历史的权力与辉煌。
  • 干戈:象征着战争与动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都城”是指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成都
  2. “秦皇曾虎视”中的“虎视”指什么?

    • A. 观察
    • B. 威严
    • C. 侵略
  3. 诗中的“干戈”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劳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了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展示了对往事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体现了对历史的 reverie,但张祜的《入潼关》更侧重于地理和历史背景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战略的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和乐天秋题曲江 酬乐天寄蕲州簟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谕宝二首 其一 赋得鱼登龙门(用登字) 赠吕三校书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刘、阮妻二首 小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人会 气数已衰 庾愁 打落水狗 犬字旁的字 欺公罔法 旡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无根水 包含峤的词语有哪些 洞醉 正身率下 谨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