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6:32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
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
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这座都城周围三百里,雄伟而险峻,环绕着这一关口。
这里的地势远远高于山岳,河流在此侧旁流过,形成了关口。
秦始皇曾在此地虎视眈眈,汉高祖曾在此显露龙颜。
哪里有那些枭雄之辈,战斗和纷争总是不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维翰,号梦得,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887年。他的诗多描写边塞、山水、人物等,风格清新自然,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诗人借用潼关这一历史悠久的关口,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战争的思考。
《入潼关》是一首描绘潼关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潼关的雄伟与险峻。开篇提到“三百里”的都城,给人以辽阔的感受,而“雄险”二字则强调了潼关的地势之险,形成了自然的屏障。接着,诗人将地势与秦皇、汉祖相联系,突显出这段历史的厚重感,既是对古代帝王的敬仰,也暗含对当时局势的不安。最后一句“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则表达了对战争频仍、英雄辈出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展现了诗人对潼关的深情与对历史流变的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都城”是指哪个城市?
“秦皇曾虎视”中的“虎视”指什么?
诗中的“干戈”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了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展示了对往事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体现了对历史的 reverie,但张祜的《入潼关》更侧重于地理和历史背景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战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