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十一》

时间: 2025-04-23 15:48:51

诗句

卓午从它火伞张,先生别有睡为乡。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48:51

原文展示:

卓午从它火伞张,先生别有睡为乡。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

白话文翻译:

在这炎热的午后,火伞(阳光)高悬,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乡愁。竹床的两头都显得凉意十足,翻动的瓦枕让四周也感到一阵清凉。

注释:

  • 卓午:指阳光强烈的午后。
  • 火伞:比喻阳光像伞一样遮挡,形容炎热的天气。
  • 别有:另有、特别的意思。
  • 睡为乡:意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令人产生对故乡的思念。
  • 竹床:用竹子做的床,具有清凉、透气的特点。
  • 瓦枕:用瓦片制作的枕头,通常较重且能保持凉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火伞”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阳光形象,表达了酷热的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直观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初秋,正值气候转凉之际,诗人借此描绘了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感受,反映了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初秋的午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乡土的思念。开头的“卓午从它火伞张”生动地描绘了午后阳光的强烈,仿佛火焰般的热度让人心生烦闷,而“先生别有睡为乡”则通过情感的转折,将炎热的外部环境与内心的乡愁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向往。后两句“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凉,营造出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卓午从它火伞张:描绘了午后阳光的猛烈,形成一种压迫感。
    2. 先生别有睡为乡:暗示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思念故乡,想要逃避酷热,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
    3. 竹床移遍两头冷:竹床的两端都感到凉爽,表现出环境的舒适。
    4. 瓦枕翻来四面凉:翻动的瓦枕四周也散发着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火伞”,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火伞:象征着强烈阳光,传达出夏秋交替时的炎热。
  • 竹床:象征着清凉、舒适的生活状态,表现诗人的闲适。
  • 瓦枕:代表着诗人在生活中寻求的安宁和凉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卓午从它火伞张”中的“火伞”比喻什么?

    • A. 伞
    • B. 阳光
    • C. 火焰
  2. 诗中提到的“竹床”有什么特点?

    • A. 温暖
    • B. 凉爽
    • C. 硬
  3. 整首诗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田园生活的恬淡宁静。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秋天山居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环境,前者更侧重于对乡愁的表达,而后者则强调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睡蝶 睡燕 宫中夜景 题子陵钓台 题天章寺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荣王,宪宗幼子) 荻塘西庄赠房元垂 仙都山 游石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甘的成语 虎狼之势 巾字旁的字 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幽升高 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明诗别裁 血流漂杵 物物交换 标底 掀风作浪 事极 如圭如璋 女字旁的字 锦被花 火字旁的字 包含陔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