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12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岭上卢老只剩一炉灰烬,长短的根茎各自生长。
曾经的荣华已然消逝,我知道你将从海上归来。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清新的文风著称。苏辙在政治上曾担任多种职务,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尤其在文学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苏辙在与一位老人的交流中写成的,反映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老人的敬重。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朋友远行的祝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反映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开篇的“岭头卢老一炉灰”,直接点明了老人的孤独与失落,仿佛在暗示着他一生的成就已化为乌有。接着,诗人提到“长短根茎各自栽”,这不仅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承认,更是对每个人命运的反思。在这里,苏辙以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轻贱已消先世业”一句,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惋惜,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勿忘历史的教训。而“知君海上去仍回”,则是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情谊。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成长及归属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哲理性的思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珍惜友谊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岭头”指的是什么?
“一炉灰”象征着什么?
“去仍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友人》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为沉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