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时间: 2025-05-04 10:36:12

诗句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12

原文展示: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白话文翻译:

岭上卢老只剩一炉灰烬,长短的根茎各自生长。
曾经的荣华已然消逝,我知道你将从海上归来。

注释:

  • 岭头:指山岭的顶部,象征着高处和孤独。
  • 卢老:这里指的是一位老人,可能是特指某位乡里的长者。
  • 一炉灰:指火灰,象征着过去的事物或生命的结束。
  • 长短根茎:比喻生命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命运。
  • 轻贱:指轻视和贬低,表示过去的荣耀已不再。
  • 海上:象征着远方的旅行或未知的归宿。
  • 去仍回:意指离开后最终还会回来,表达对朋友的期待和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清新的文风著称。苏辙在政治上曾担任多种职务,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尤其在文学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苏辙在与一位老人的交流中写成的,反映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老人的敬重。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朋友远行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反映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开篇的“岭头卢老一炉灰”,直接点明了老人的孤独与失落,仿佛在暗示着他一生的成就已化为乌有。接着,诗人提到“长短根茎各自栽”,这不仅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承认,更是对每个人命运的反思。在这里,苏辙以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轻贱已消先世业”一句,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惋惜,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勿忘历史的教训。而“知君海上去仍回”,则是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情谊。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成长及归属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哲理性的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岭头卢老一炉灰:描绘了老人的孤独与寂寞,象征着他辉煌的过去已化作灰烬。
  • 长短根茎各自栽: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个体命运的差异,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轻贱已消先世业:感慨曾经的荣华已不复存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 知君海上去仍回:表达出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充满了温情。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炉灰”象征过去的成就。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交织。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珍惜友谊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头:象征高处、孤独、超然的生活。
  • 炉灰:代表过去的成就与一切的消逝。
  • 根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多样性。
  • 海上:象征着远行与未知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岭头”指的是什么?

    • A. 山岭的顶部
    • B. 城市的高楼
    • C. 田野
  2. “一炉灰”象征着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过去的成就
    • C. 未来的希望
  3. “去仍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离别的悲伤
    • B. 对重逢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友人》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为沉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经与宋词的对比研究》
  • 《苏辙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五首 其一 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九成宫山 直中书省 寒食应制 横吹曲辞。折杨柳 直中书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臣硕老 肉字旁的字 宁馨儿 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周规折矩 心高气傲 岔气 投杼之疑 口字旁的字 顾庐 绝世无伦 方字旁的字 行处 彻乐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