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刘升之蛰龙岩》

时间: 2025-04-25 09:43:56

诗句

东望尧山西舜宫,山人名姓不求通。

蛰岩侧畔蘧庐子,即是巢由住个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3:56

原文展示

《赠刘升之蛰龙岩》
作者:胡槻 〔宋代〕

东望尧山西舜宫,
山人名姓不求通。
蛰岩侧畔蘧庐子,
即是巢由住个中。

白话文翻译

向东望去是尧山,向西则是舜宫;
这里的山人名姓不求名声显赫。
在蛰龙岩旁边的蘧庐居所,
正是巢由隐居的地方。

注释

  • 东望尧山西舜宫:尧山和舜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尧和舜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德行和理想的统治。
  • 山人名姓不求通:这里的“山人”指隐士,强调他们不追求名利和世俗的认可。
  • 蛰岩侧畔蘧庐子:蛰龙岩旁边的蘧庐是指隐士的住所。
  • 巢由:指古代隐士“巢父”,以隐居、清静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槻,生活于宋代,具体生平资料不详。其诗作多描绘山水、隐士生活,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圣贤的崇敬,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表现了隐士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开篇即提到尧山和舜宫,暗示着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理想。诗中“山人名姓不求通”一句,呼应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提到的“蛰岩侧畔蘧庐子”,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象征着隐士的居所,给人一种安详、和谐的感觉。最后一句“即是巢由住个中”则引出了对于昔日圣贤的追念,强调了理想人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之间的隐士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节奏平缓,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望尧山西舜宫:诗人东望尧山,西望舜宫,表现出一种对古代贤德之士的追忆。
  2. 山人名姓不求通:山中的隐士不在乎名声,隐含对名利的放弃。
  3. 蛰岩侧畔蘧庐子:在隐士静谧的居所旁,展现出自然与隐士的和谐。
  4. 即是巢由住个中:在此隐居的正是古代的贤者巢由,强调理想人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东望尧山西舜宫”上下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尧山和舜宫比作理想人格的象征,赋予了山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山:象征着德行与理想的统治。
  • 舜宫:代表着古代圣贤的智慧与仁德。
  • 蛰龙岩:隐喻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着宁静和隐逸。
  • 蘧庐子:隐士居所,象征着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山和舜宫分别象征什么? A. 名利
    B. 德行与理想的统治
    C. 战争

  2. “山人名姓不求通”中“山人”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隐士
    C. 官员

  3. 诗中的“巢由”是谁的象征?
    A. 诗人自己
    B. 现代隐士
    C. 古代贤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答俗人》——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较,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胡槻更强调古代圣贤的理想人格,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的自然风光和个人的内心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焚香 甲马营 次韵答俶玉 七十翁吟七言十绝 其四 戊戌新春同游蒋山即席赋 襄阳里人为庞焕语 观园中花木杂咏七首 其二 禽言·夜鹤 课仆诣田所偶用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韵 吊德吾庞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墙开头的成语 曾孙 无所不备 社燕秋鸿 枝附叶连 应天授命 包含寂的词语有哪些 阳室 清交素友 革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好谋无断 雨字头的字 月字旁的字 望外 心如火焚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